第(2/3)頁 雖說學術研究的多學科交叉不可避免,但真要論起來的話,大家還是有著自己專研的領域的。 所以,就有人提議不要創辦綜合性的學術期刊,而是依照四大學院的性質,分別創辦對應的四個學術期刊,做專攻性的學術期刊。 關于這一點的討論是最多的,包括德利涅等人,都是贊同這一想法的,但最后被陳舟給否了。 不過,陳舟只是否定了要創辦四個期刊的想法,他覺得一個綜合性的期刊便足矣。 至于專攻性,可以在每期期刊發表時,通過數學、物理學等不同的主題來做到。 這一辦刊理念,也直接造成了之后學術界的一個奇特現象。 那就是和一年四季對應一般的,數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分別占了一個季度。 在這一個季度里,某一學科的研究成果批量刊登發表。 當然,為了保證期刊的時效性,研究成果的時效性,期刊并不會在某一主題季時,拒絕其余學科的研究成果。 甚至于,如果研究成果的重要性超出尋常,還會出特刊來進行刊登。 這樣就可以整體在期刊的框架下,囊括自然科學四大基礎學科的研究成果了。 第二點討論的聲音,則是關于兩個期刊的名字選用。 這個其實就是大家廣泛發言,踴躍討論,各抒己見,然后陳舟按自己的想法,直接敲定了“求是”和“求實”兩個名字。 陳舟自然也跟眾人解釋了一遍他選擇這兩個名字的想法。 在他看來,理論研究的本質,就是探索萬物的內在原理,尋求各種問題的答案,就是一個求是的過程。 而應用科學研究的本質,就是將各種原理用于實踐,將理論變為實際的技術,就是一個求實的過程。 而“求是”是符合自然科學理論研究的本質的,“求實”則是符合應用科學技術研究的本質。 聽到陳舟的這番解釋后,學術委員會的眾人也不再糾結,當即便定下了兩個期刊的名字。 在兩個研究院的公告出來后,頓時在學術界引起了熱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