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謝謝邱校長。”姚彤彤感激的說道。 說完,她就默默的站在一邊,繼續當個隱形人。 這點覺悟,她還是有的。 不過,她大概也知道了邱校長把她留下來的原因。 陳舟看到姚彤彤的模樣,不由得覺得有些好笑。 收回目光,陳舟看向邱校長,邱校長也正看著他。 邱校長又說道:“陳舟啊,你也不用有壓力,我相信你是享受這種壓力的。” 陳舟一愣,旋即笑著道:“只要壓力別太大,就還行。” 聞言,邱校長和孫院長不約而同的笑了起來。 末了,邱校長頗為感慨的說:“這些年,國內的科研環境,軟硬件其實并不比國外差,國際交流也漸成常態,但是仍有大批優秀人才流失。” “以前,畢業的博士生總想著出國,因為大家都認為出國后,再回來才有更好的待遇和支持。而有些在國外發展的好的,甚至就不愿意回國了。” “現在有了‘萬人計劃’,也算是安定了一下浮躁的人心。而且你的入選,就是給了廣大的優秀人才一個目標。” “大家都看到了,年齡、資歷都不是問題。只要你足夠優秀,就能入選國家的人才計劃。享受到和國外回歸人才一樣的待遇。” “是啊。”孫院長也有些感慨,“以前,即使專業表現優異,但也只能按部就班的評職稱、漲工資、申請經費。” “但現在‘萬人計劃’的實施,給了一個新的平臺。不管是工作條件、事業平臺、生活待遇等方面,都和‘千人計劃’人才一樣,受到國家重點保障,享受同樣的待遇。” 聽到邱校長和孫院長的話,陳舟不由得想起了他解決冰雹猜想后的那次頒獎儀式上,那位記者的問題。 國家是在改變的,但需要給她時間。 邱校長和孫院長對視了一眼,兩人都從對方臉上看到了一絲欣慰的表情。 “對了,陳舟,等到青年拔尖人才的名單公示完,后續流程都走完,你就可以自己申請經費了。”孫院長提醒道。 “課題經費嗎?這個好像……” 陳舟本想說自己做的研究,好像也就一堆草稿紙,再加一堆筆芯就行了。 但聽得孫院長后續的話,陳舟立馬止住了自己的話。 孫院長說的是,按照國家“萬人計劃”的規定,給予自然科學領域的經費是每人120-240萬元。 而且賦予青年拔尖人才自主支配權,支持他們開展自由選題研究、舉辦國際國內展演活動,或參加國際合作交流和培訓。 同時,經費是跟著入選者走的,名義上可由高校或用人單位管理,但是入選者如果轉換工作單位,經費將一并流轉。 這也是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搶奪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的原因。 因為入選者的到來,意味著一大筆經費的流入。 科研往往也是大量燒錢的買賣,有時候還不一定能做成這買賣。 不過,這話的后半段,陳舟沒仔細聽。 但前半段,120-240萬元的經費,陳舟是聽得真真切切的。 看著陳舟那明亮的眼睛,孫院長搖頭笑道:“你小子,聽到錢的反應,可比先前大多了。” 陳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孫院長,也不是錢不錢的,就是看到國家這么支持科學研究,我就很開心。” 孫院長無語的指了指陳舟,旋即問道:“你剛才話好像還沒說完,你說的好像,是好像什么?” “呃……”陳舟略微有點尷尬,但很快說道,“我說的好像是指,這個好像國家想的太周到了,真的是太重視人才了,真的好重視。” 孫院長看著陳舟,并沒有戳破這小子的話。 邱校長倒是沒看出陳舟的想法,接話說道:“確實是這樣,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落地,未來的人才會越來越匯聚的。” 陳舟忙說道:“是的,是的,校長說得對。” 邱校長有些意外的看了陳舟一眼,心想這小子現在這么這么激動了? 殊不知,陳舟現在想的卻是,這么多經費,該怎么用哦? 要是買草稿紙,怕不是要堆成山咯…… 隨即,陳舟又想到了一件事,他出聲問道:“邱校長,孫院長,馬上我畢業了,會去麻省理工留學,這樣的話,會影響這次的青年拔尖人才嗎?” 邱校長搖了搖頭:“不會。你走的是聯合培養的計劃,從某種角度來說,在麻省理工那邊,你屬于交流學習。到時候,在麻省理工畢業后,你會同時獲得燕大和麻省理工的博士學位。” 陳舟大概聽明白了,意思大概就是,麻省理工只負責培養,他實際還是燕大的學生。 這操作,不知道麻省理工曉不曉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