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從上一次課題研究吸取到的經驗,足以保證他完成這項工作。 所以,陳舟看到這個要求時,心中表示問題不大。 比賽結束時,賽事官方要求論文必須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指定官方郵箱。 發送時間有明確要求,必須在比賽正式開始的48小時之內。 比賽結束后,賽事組委會將對所有參賽論文進行評比和排名,最好的大約2%的論文將被評為金牌得主。 然后是15-20%為銀牌,25-30%為銅牌,以及50-60%為優秀選手。 至于剩下的至少40%的參賽論文,就只能獲得重在參與獎了。 總之,陳舟看完整個賽事介紹的第一感覺是,這競賽有點東西,可以算是一個小型的課題研究項目了。 這賽事的難點就在于,如何在48小時之內,從開放的問題中,準確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并對方案進行理論分析,順利完成整個課題,完成一篇英文論文。 時間的分配,人員的分工,必須合理。 對于陳舟而言,第一次參加這種競賽,挑戰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了解了整個賽事的信息后,陳舟緊接著又搜索了歷屆競賽的題目。 看著搜索出來的信息,陳舟不禁覺得,這題目的開放性真不是一般的大,由小到大,什么樣的賽題都有。 聽著就牛掰的像是,【向比鄰星發射光壓推動的微型飛船】,【向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發送激光推進式納米模型】,【火星探索航天器的防護】,這一類的賽題。 題目本身不僅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并且也是當前航空航天領域研究的實際問題。 想到賽事的贊助者有米國的天文學會,陳舟也就能夠理解為什么會出這樣的賽題了。 而聽著就有生活氣息的賽題也有,【過山車的設計】,【翻拋機的堆肥尺寸】,之類的。 雖然聽著沒那么高大上,但是其中涉及的物理理論知識,卻不比上面的少。 因為更貼近生活,其題目的難度,并不比天文學的問題簡單,反而會更難一些。 陳舟把這幾道賽事題目記在了草稿紙上,手中的筆,不斷的點著草稿紙。 看著【向比鄰星發射光壓推動的微型飛船】這個賽題的信息和要求,陳舟試著思索了一下,如果是他,會怎樣去解題。 “模型,需要構建合理的模型...” 陳舟想著,手中的筆,就落在了草稿紙上,飛快的寫了起來。 這一題的難點在于對于宇宙尺度的物體運動進行估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