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這兩句話在華夏流傳了千百年,為該地景致贏得了無數贊譽。 老余一家人此時就在陽朔,他們在酒店吃完早飯,驅車去興坪碼頭,乘竹筏游漓江。 余生安大學旅行時來過桂林,上一次就是坐的竹筏,因此他想著這次換游輪來著,但妹妹余小喬堅持坐竹筏,想體驗“人在畫中游”的意境,他就沒反對。 實際上,只要游過漓江的人,基本上都不會拒絕第二次。 在去漓江之前,余生安從網上攻略、旅行游記甚至從課本上多次看到過有關桂林山水的描述,起初他曾懷疑過那些圖文并茂的描繪有夸大其詞之嫌,加上文字天然的引導性,使得他不由自主地浮想聯翩,把那個地方腦補得如詩如畫,堪稱人間盛境。 而當他身臨其境時發現,那些文字的描述居然是真實客觀的,并沒有虛飾的意思。 當他乘坐竹筏悠悠飄蕩在那一條水帶般的江水中,入目青山綠水、奇山怪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人在畫中”的真正意味。 就他目前旅行過的那些地方而言,如果只能推薦一個地方給其他人,他會毫不猶豫地推薦桂林。 置身其中,會產生那種“誰畫出這天地、描出這山水”的感慨。 余小喬現在就是這種心情。 穿著橘色救生衣,坐在船頭,游目四顧,似要將這一水風景全部收入眼底。 余振平、楊玉蓮夫婦也被眼前風景吸引,只覺心中凡俗之氣,被一掃而盡。 仙人坐車、狀元峰、虎頭山、九馬歸槽…… 一處處景致,真實貼切地出現在眼前,簡直比書上描寫的還要美。 而且余生安還有個小發現,平時總說旅游就是浪費錢的媽媽,身處景點時,人也變得活躍起來,各種拍照、拍視頻發朋友圈、發抖音,玩得很開心。 余生安也是這個時候意識到,有時候父母并非不喜歡玩,并非不喜歡享受生活,只是他們習慣了節省。 …… 在漓江上飄游半日,到楊堤才依依不舍地棄船登岸,之后轉乘大巴去桂林。 一家四口先去酒店安頓,稍作休息后,準備晚點去看象鼻山。 回到房間,余生安拿出電腦,先回了工作微信和郵件,然后打開文檔開始寫《射雕》大綱。 歷史背景、大場景、人物小傳以及故事主線等。 以前看小說和電視劇的時候都沒發現,把故事情節文本化居然是這么困難的事情。 好在他有白青焰、顧輕眉兩大專業編劇幫手,再加上曹木蘭招募的另外一位助理編劇,四人合力,劇本方面不用擔心了。 剛寫完穆念慈的人物小傳,梁淮竹發了微信過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