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一年級開始算,余生安上了差不多15年的學,經歷的同桌實在太多了,現在回過頭去看,留下印象的卻不多,倒是幾個女生同桌都還隱隱記得樣子。 進入大學之后,沒有固定教室,同桌的概念就很模糊了,沒有人是同桌,或者人人都是同桌。 當然了,《同桌的你》這首歌只是一種象征,它代表的是一種傷感的離別和純真的懷舊,畢竟,不管多少年過去,校園生活總是最令大家懷念的。 此時此刻,坐在電視機前,或者坐在手機屏幕前的觀眾,多多少少是希望從今晚的歌會中找回一些校園記憶。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明天你是否還惦記,曾經最愛哭的你……” 經過《好粵語》之后,余生安的唱功似乎更上一層樓,可駕馭的曲風也越來越多樣,演繹這首歌的時候,他特意將嗓音壓得低沉、滄桑,用詢問式的第二人稱,略帶傷感地向大家訴說一個純美小清新的故事。 “老師們都已想不起,猜不出問題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 簡單的吉他旋律、淺白的歌詞,僅僅這么幾句,就把大家帶進那種陽光燦爛、泛著舊照片底色的歲月氛圍中,那些沉在心底的種種瞬間涌上心頭,青春的記憶在歌聲中緩緩蘇醒。 現場觀眾沒人大聲喝彩,都安安靜靜地跟著歌曲的旋律輕輕擺手。 有些被觸及到心事的觀眾,默默地注視著舞臺上的余生安,看他穿著白色t恤、藍色牛仔褲,抱著黃木吉他,簡簡單單地站在那里,神情投入地唱著歌: “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誰看了你的日記,誰把你的長發盤起,誰給你做的嫁衣~~~~” 副歌突然到來,那些有同桌情結的觀眾瞬間被擊潰心防,眼眶悄然濕潤。 音樂就是如此,不同的人聽了感受就會不同。 現場觀眾也有幾位在暗暗抹眼淚。 坐在第三排的一位女觀眾,眼中淚水晶瑩,她倒不是被歌詞唱中經歷,實際上恰恰相反,她喜歡了7年的高中時代的男同桌今年年底結婚。 正像那句話說的,她一秒鐘也沒有得到過他,但當她得知這個消息,就好像失去了全世界。 大二那年,她曾鼓起所有勇氣向他告白,問他:“你相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女孩可以暗戀一個男孩7年?” 男生回答更婉轉:“那我不清楚,但我相信好朋友可以一生一世,但情侶有時候只有三兩年就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這個拒絕讓她今天回想起來仍舊意難平,或許他說得對,如果他們真的成了情侶,可能就堅持兩三年,等愛情的激情消退,他們開始彼此厭倦,最后分手了事。 道理所有人都懂,但沒有得到過的遺憾就是遺憾。 他娶了多愁善感的誰,他為誰披上嫁衣? b站的直播彈幕也在這個時候驟然增多: “啊啊啊,聽到這里,我終于繃不住了,余生安你還我眼淚!” “都給我哭!” “余生安,你是不是就想把大家唱哭?” “袁一楠,新婚快樂啊!” “馮佳佳,對不起哦,我要失約了!” “曾元楓,我明天要結婚啦,不等你了!” “宋玉靜,你在看嗎?” “我高三的同桌,現在是我的老婆。” …… 大量的彈幕飄過,一團團的,層層疊疊、密密麻麻。 校園故事,最易引發共鳴,有太多朦朧的情愫、不可得的遺憾,一句“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不僅觸動了許多男性觀眾深藏的心事,也讓很多女性觀眾難以自已。 “你從前總是很小心,問我借半塊橡皮,你也曾無意中說起,喜歡和我在一起……” “……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得太慢,你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奔東西……” 橡皮在這當然只是一種意象和代指,并非真的借過橡皮,而是代表一種交流,一種試探,青春懵懂的我們,面對心上人,總是那么小心笨拙。 大大方方的,那是友誼,小心翼翼的,才是愛情。 這幾句歌詞尤其讓那些面臨畢業的同學們深有感觸。 當然了,這個時候的他們還未能深刻地了解到“各奔東西”的真實意義,因為有些“各奔東西”就再也沒有重逢過。 “……從前的日子都遠去,我也將有我的妻,我也會給她看相片,給她講同桌的你……” 時間線拉回到現在,歌詞開始捕捉那些已成家立業的觀眾。 這樣的生活場景其實是很熟悉和常見的,某天,夫妻二人忽然聊起彼此的過去,問及對方的感情經歷,或者暗戀對象,一方說起了自己的同桌,并拿出當年的畢業照指給另一半看。 順帶一提,談到這個話題時,請務必保持云淡風輕的態度,要拿出那種“都是過去年輕時的事了我早已放下”的氣場,不然后果難料。 “啦……啦……啦……啦……” 歌曲唱到尾聲,以一串“啦啦啦”,某位剛從某娛樂圈航母級公司辭職的美女經理人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而某位曾和余生安做過同桌的女人,不免浮想聯翩,余生安這首歌是在唱我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