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張峰一臉得意道:“軍師,我們是去驅逐達賴,光復漢室江山的?!? “對外宣稱,討伐鮮卑叛將,出兵九原,的確不失為一條妙計,主公明智!“ …… 陳留郡太守府。 曹操帶同謀士陳琳前來拜會張邈,禮節(jié)之后,曹操直言不違道:“大人,令郎的討董檄文已經(jīng)傳遍大漢十三州,真是我輩楷模,曹操不才,意圖借大人的酸棗之地,號召各路豪杰,舉旗討伐董卓?!? “孟德賢侄客氣啦,你只管放心去酸棗,招兵買馬,所應糧草,老夫一定從旁協(xié)助!” 張邈的善舉和誠意,讓曹操信心滿滿,這次他可是憋足了勁,要大干一場,走上屬于自己的政途。 曹操于酸棗揭竿而起,又連同袁紹、袁術,傳布討董檄文,一時之間,天下各路諸侯響應。 時袁紹得操矯詔,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 共有十八路諸侯相約而來。 第一鎮(zhèn),交游豪俊,結納英雄,后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字公路。 第二鎮(zhèn),貫通諸子,博覽九經(jīng),冀州刺史韓馥字文節(jié)。 第三鎮(zhèn),闊論高談,知今博古,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緒。 第四鎮(zhèn),孝悌仁慈,屈己待士,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 第五鎮(zhèn),仗義疏財,揮金似土,河內郡太守王匡字公節(jié)。 第六鎮(zhèn),四世三公,門多故吏,祁鄉(xiāng)侯、渤海太守袁紹字本初。 第七鎮(zhèn),恩惠及人,聰敏有學,東郡太守喬瑁字元偉。 第八鎮(zhèn),忠直元亮,秀氣文華,山陽太守袁遺字伯業(yè)。 第九鎮(zhèn),有謀多智,善武能文,濟北相鮑信字允誠。 第十鎮(zhèn),圣人宗派,好客禮賢,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 第十一鎮(zhèn),武藝超群,威儀出眾,廣陵太守張超字孟高。 第十二鎮(zhèn),仁人君子,德厚溫良,徐州刺史陶謙字恭祖。 第十三鎮(zhèn),名鎮(zhèn)羌、胡,聲聞夷夏,西涼太守馬騰字壽成。 第十四鎮(zhèn),聲如巨鐘,豐姿英偉,北平太守公孫瓚字伯珪。 第十五鎮(zhèn),隨機應變,臨事勇為,上黨太守張楊字稚生。 第十六鎮(zhèn),英雄冠世,剛勇絕倫,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文臺。 第十七鎮(zhèn)就是曹操本人。 第十八鎮(zhèn),賑窮救急,志大心高,陳留太守張邈字孟卓。 而張峰是張邈的兒子,本著老子比兒子大的原則,便歸為張邈一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