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黃忠一愣,實在是有些沒搞懂,方才關平還是一副憂心為民的樣子,現(xiàn)在怎么還邊笑邊拍巴掌,樂的跟個小傻子一樣? 是方才自己說的哪句話讓他覺得好笑? 還是他又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 難不成是想起在戰(zhàn)場上的“黃哈哈”,所以他才會發(fā)笑,戰(zhàn)場上互相對罵,實屬正常操作,黃忠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 黃忠端起漆杯,飲了一口茶。 打土豪,分田地的想法在關平腦海中一閃而過。 關平想起來了,自漢末以來到隋朝,只有兩次大規(guī)模的百姓遷徙狂潮,一個是漢末中原混戰(zhàn),另一個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流徙的主要有三個區(qū)域,首先是長江流域,其余是隴右河西地區(qū),最后是遼東,公孫度威行海外,中原人士庇亂者多歸之。 而且僅僅是登記在冊的僑戶,依附大姓以及地主階級控制的百姓并沒有計算在內(nèi)。 中原十室九空,可并不是全都死于戰(zhàn)亂,大多數(shù)人都想找個沒有戰(zhàn)亂的地方活下去,流民就此大規(guī)模發(fā)生。 中原大亂之下,南陽、三輔一帶有數(shù)萬戶流民進入益州,劉焉悉數(shù)收編,稱為東州兵,這也是流民的一大用處。 否則曹孫劉三家也不會總要掠奪百姓回到自己的境內(nèi)填充人口。 可現(xiàn)如今,荊州的流民竟然幾乎被大姓所收,其心可疑,關平則是思索著,如何要從這些人手里面把人摳出來。 “小子何故發(fā)笑?”黃忠放下漆杯,盯著關平。 “哈哈,抱歉。”關平回過神來,拱手致歉,一時興奮,隨即問道:“黃老將軍,小子有一事不明,還望老將軍能說些知道的內(nèi)幕。” “何事?”黃忠瞥了一眼自己的箭靶道:“若是知道的,索性就告訴你,若是不知道的,問了也白問。” 黃忠還以為關平是來勸降的呢,結果一句勸降的話都沒說,這倒是讓黃忠心中有些詫異。 “敢問老將軍,已故荊州牧劉景升,他是如何在荊州站穩(wěn)腳跟的?” 原來關平他問的是這件事,難不成劉備也想要效仿劉景升舊事? 黃蓋摸著胡須回憶道:“當年劉景升匹馬走南陽,入宜城,請來荊州的兩大家族的族長,即襄陽蔡氏、中廬蒯氏,共同商議后,劉表決定依靠荊州大姓來解決荊州內(nèi)亂。” “哦?” 關平點點頭,果然是依靠荊州大姓,以前擁護他劉表是蔡、蒯兩家,如今背叛他兒子投降曹操的也是這兩家,還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先前劉景升乃是黨人八順之一,靈帝緝捕黨人時,劉景升因禍逃亡得以生存,后來黨禁解除,他名聲大漲,被大將軍何進征為掾吏,遷官北軍中侯,掌監(jiān)五營。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原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殺掉,國相董卓以詔書委任劉表補缺,劉景升赴任平定荊州后,關東盡起刀兵,也就是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時節(jié),你父揚名的那年。” 原來劉表沒有參加十八路諸侯緣由是在這里,荊州剛剛平定,他不敢出兵,怕壞了眼前的局面,更何況荊州牧的肥缺還是董卓給他的。 關平舉杯示意黃忠繼續(xù),而黃忠也來了談性,畢竟自從兒子去世后,許久未曾與少年人好好嘮一嘮了。 “當時荊州內(nèi)亂,境內(nèi)大小勢力蜂擁割據(jù),荊南宗族武裝興盛,長沙太守蘇代、華容縣長貝羽起兵作亂,袁術也占據(jù)了南陽,劉表沒法帶兵通過南陽進入荊州赴任,所以他才會匹馬入荊州。 而他找來的蔡瑁、蒯越都是他的洛陽故舊,蒯越曾經(jīng)也是何進的掾吏。 蔡、蒯倆家大族為了維護自身的宗族利益,愿意支持獨身一人,又有王命在身的劉表。” 聽黃忠說到這里,關平算是明白過了,劉表不過是蔡、蒯兩家共同推舉上的話事人。 雙方通過合作,平定了荊州,而劉表手里又有了兵,之后不甘心受他們兩家的擺布,而變得強硬起來,并且還真的能壓得住他們兩家。 畢竟當劉焉病故,其子劉璋繼任,劉表派人勾結劉焉部將發(fā)動叛亂,結果失敗,豪強甘寧也因此逃亡荊州,依附劉表。 劉表不怎么出兵,但是總是喜歡在周邊搞些小動作,說他沒野心,倒是有失公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