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陽系。 作為擁有絕美‘光環’的巨型氣態行星,土星的不遠處正上演著一場不算激戰的激戰。 拉近觀察。 發現一艘直徑在二十五公里的飛碟,因一道貫穿性的損傷而‘擱淺’。 由于失去了動力,這艘飛碟輕易的被引力所影響,正緩慢地朝土星墜落。 此外,真正的戰場在這艘飛碟前方不遠處。 從遠處看的話,只感覺有無數道紅、藍、綠色的光束四處亂竄,像是帶有彩色的‘流星’。 所謂的‘流星‘,原來是數以千計的戰機在交戰中,互相攻擊時產生出的效果。 那些藍色的光束,實際上是從f-x和維京戰機的機炮中射出。 自從安布雷拉對高斯武器的研究日益成熟后,艦隊艦載機的機炮,由原來的gau系列改為高斯刺釘炮。 f-x和維京戰機都配有20mm口徑的高斯機炮。 而且擁有變形功能維京戰機,在進行變形成為機甲模式后,則是12mm口徑的旋轉高斯炮。 不過,因為是宇宙戰場的緣由,維京戰機并沒能展現出它的機甲那面。 紅色則是來自于戰列巡洋艦的粒子光束武器,艦隊雖然不能再攻擊那艘飛碟,但支援戰機編隊還是可以。 至于綠色嘛… 是收割者種族戰機的‘機炮’。 收割者所掌握的武器科技與安布雷拉不同,它們的定向能武器更像是’電漿‘。 而且只需要戰機大小,就能發生這種高能量武器,看來它們掌握的能源武器要更為成熟。 只是f-x和維京戰機的機動性要遠遠超出收割者戰機,雙方沒有可比性。 盡管收割者戰機擁有能量護盾,但只需要10至20發20mm的刺釘彈便可擊落。 作為一同出擊的神體編隊,才是此次‘海戰’中最亮眼的表現。 只瞧雙手把持144mm旋轉高斯炮的麥倫,駕駛著他的神體快速突進,完全無視那些收割者戰機的攻擊。 因為藍隊的人工智能科塔娜,正在協助麥倫操控機械臂,利用巨型盾牌抵擋那些不痛不癢的綠色光束。 更何況,每架神體都擁有能量護盾,根本不是收割者戰機能打穿的存在。 麥倫穿過激戰區域,來到那艘‘搖搖欲墜’的飛碟不遠處。 把旋轉高斯炮的槍口,對準前方即將抵達激戰區的收割者戰機編隊,而后… ri-嗒嗒嗒! 轟-!轟-! 如果真空能傳聲的話,便能聽到旋轉高斯炮的猛烈炮聲,以及絡繹不絕的爆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