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江外無事,寧靜于此。-《劍與河山》
第(1/3)頁
徐子凌具有兩世記憶,但無論前世今生,都恍如昨日、歷歷在目,他難以分清是現實還是夢。
方百花、趙構的出現也十分匪夷所思。他“前世”的記憶里的姐姐和弟弟出現在這個世界,面容與前世相比幾乎沒變,性情稍有差異但大致還是相差無幾,這不可謂不玄奇。
都是前世的親姐親弟,然而在記憶覺醒之前,徐子凌初見方百花時也有一種熟悉之感,但初見趙構時他卻沒有任何特殊的感覺,只當是普通的富家公子。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疑惑,因為南下幫助方百花協助起義的事情耽擱而被拋諸腦后。
但如今趙構的書信讓他不禁回憶起了此前種種不解之處。這個世界的大宋雖然有很多地方不同于前世記憶中的北宋,但國家體制還是大體不變的,重文輕武之風依舊濃郁,“天地君親師”的儒家價值觀念在文人士子心中依舊根深蒂固。
作為皇子出身的趙構,在宋朝的大環境下長大,對儒家思想自然也是耳濡目染,對宋朝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自然不會少,即使對兄弟不懷敬意,對父皇趙佶的敬畏是肯定存在的,但他竟然因熟悉之感而包庇徐子凌,不僅不把徐子凌的身份揭開,還利用密偵司的關系進行遮掩。
這讓徐子凌不由得想到了自己記憶覺醒的事,莫非趙構也覺醒了某些記憶?然而根據他之前的表現來看,渾然不似有后世記憶的人。
而方百花,無論是初見還是后面再見,都沒有對徐子凌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親切,只是因為徐子凌一直以來、先入為主的熱情得到了她的認同,才讓她將徐子凌真正當作弟弟……
此中事情太過玄奇,徐子凌百思不得其解,只希望下次遇到趙構時能問個明白。
在徐子凌等人抵達江寧的時候,梁山大軍已然跨過了長江,抵達了潤州丹徒境界。
在宋江的帶動下,梁山人馬幾乎傾巢而出,合計三十多位頭領,五千余士卒。
為使行軍速度達到最快,梁山軍都是輕裝上陣,屬于急行軍的狀態,所帶輜重糧草寥寥無幾,一路上都是憑著皇帝的圣旨和印綬向沿路州府“借糧”。
但到了潤州丹徒后,大軍距離杭州僅僅數百里。兵家常言“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是亙古以來行軍打仗的金科鐵律,宋江對此自然心如明鏡,當即讓大軍在丹徒縣暫時扎營下來,派各頭領向四周州縣籌集糧草。
往常從外地調集的正規軍隊在戰時的糧草供應,都是由朝廷和行軍當地的轉運使負責的。但梁山軍是剛招安來的“正規軍”,地方官根本不買賬,宋江等人只好拿著圣旨和皇帝的信件四處籌集糧草。
而丹徒附近糧倉相對富余的城縣,只有句容,丹陽,江陰,晉陵,江寧等幾個府城、縣城,其中又以江寧城為最。因而宋江派了最多的頭領前往江寧,向江寧知府討要糧草,其中恰好有穆弘、張順、張橫幾人……
即使南方叛亂的消息早就傳了過來,江寧城中依舊熱鬧非凡,各市集一如往日的熙熙攘攘,販夫走卒還是在街道巷子里奔走、吆喝不停,除了進出城門的繁瑣之外,城中絲毫沒有戰爭來臨的氛圍。到了晚上,秦淮河沿岸的消遣地方,青樓酒肆和勾欄瓦舍,依舊是燈紅酒綠,人影綽綽。大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意味在其中。
經歷了一天的旅程奔波,徐子凌等人早已身心俱疲,夜市再美再熱鬧,也沒有人有心思去逛了。剛過戌時,眾女就洗漱完畢上床歇息去了。
只有徐子凌和師傅周倜還在院子里閑聊。
“師傅,你準備將我和茗夏的婚禮定在哪一日啊?”聊著聊著,徐子凌話鋒一轉道。
周倜眉毛微動,淡淡道:“不急不急,我明天去找幾個道士問問,看看哪些日子適合婚嫁再說。”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萨市|
加查县|
正安县|
红原县|
绵竹市|
锦屏县|
武夷山市|
宜兰市|
兰州市|
闻喜县|
安丘市|
达日县|
嘉兴市|
庆元县|
洪江市|
和静县|
浮山县|
尤溪县|
德阳市|
枞阳县|
蒙自县|
蒲江县|
鹰潭市|
潮州市|
富阳市|
元阳县|
康定县|
乳源|
平武县|
斗六市|
樟树市|
三台县|
涪陵区|
武义县|
萨嘎县|
乃东县|
廉江市|
河曲县|
太和县|
永清县|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