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韓猛組的10只實驗鼠在t迷宮中表現優異,韓猛將對他的小伙伴做進一步的研究。 五位實驗員把他們實驗鼠的原始數據整理了出來,給到了沈奇。 沈奇通過數理化生相結合的方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深入分析。 杜源組大鼠修改了shank3基因后,它們在短時間內全部死于顱內出血。 杜源的編輯方案為啥會導致大鼠顱內出血? 關于這點,沈奇也沒想明白,需要他繼續研究。 崔華林、唐亞星的編輯方案,使他們的實驗鼠變的異常狂暴或自閉。 關于這點,沈奇分析出了大致的原因。 按照崔華林、唐亞星的編輯方案,shank3基因修改后,在很短時間內引發大鼠基因發生新的突變,致使大鼠神經系統受到不可逆的破壞。 上述三組實驗失敗了。 從失敗中,沈奇總結出兩字:密碼。 密碼又是什么?它在哪里?它該如何控制? 從大到小一層層剝離,細胞核里含有染色體,染色體由dna和組蛋白構成。 dna在早期被認為是蛋白分子,后被證實,dna其實是脫氧核糖核酸分子。 基因是一段包含遺傳信息的dna序列,它的編碼即是遺傳信息,它通過轉錄和翻譯生成蛋白質來表達它所攜帶的信息。 一個有機體的生長由連續的細胞分裂引起,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被復制了。 與此同時,密碼傳遞下去,也有可能產生新的密碼。 沈奇認為密碼本隱藏在染色體的纖絲結構中,密碼可以被書寫與閱讀,那么關鍵的問題是,細胞如何選擇組蛋白以及采取哪種方式來書寫閱讀密碼呢? 為了掌握生物密碼的精確操作原理,沈奇先研究基因,后面會是dna和蛋白質,再然后是染色體、細胞。 研究基因難就難在基因突變,沈奇覺得運用純粹的生物學方法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τ=te^w/kt 沈奇寫下了這個公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