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變故(四)-《宰執天下》
第(2/3)頁
他低頭看著天井中的電線,“不過橋修好了,熙河路的鐵路就能直通寧夏,那時候,關中就是一整片了。這座橋,的確一點都不能出差錯。”
“哥哥放心。”王舜臣道,“只要不怕殺人,這橋怎么也不會出問題的。”
“恩,相信趙子漸不會手軟。”
如今各路兵馬副總管,除了本路兵備之外,對鐵路相關建設也有相配合的義務。
而蘭州方面,如今正在籌備修造黃河大橋。準備跨越黃河,將兩岸連接一處。這不是浮橋——普通的浮橋,黃河之上,從蘭州到大名,已經有十多座——而是高出河面,讓鐵路可以越河而過的真正的大橋。
韓岡前世去過蘭州,看過那一座黃河第一橋,水泥墩,鋼架梁,足以兩條鐵路并行而過。放在如今,材料上問題不算大,鋼筋和水泥的產量足夠,質量比二十世紀初的水平有差距,卻也可以用更多的投入來補足,大型蒸汽錘模鍛出來的鋼制零件已經用在跨越汴水的鐵路橋上,用在黃河大橋上也不會差到哪里。
不過在另一個世界幾百年后的蘭州黃河大橋,只是一個落后國家的偏僻地區建設的一座普通橋梁,在西方,早幾十年就有了更加宏偉的橋梁建筑。可在提前了近千年的情況下,就是一個偉大的工程了,而且必將成為一個標志性的建筑。
盡管遠在蘭州,可它對氣學的意義,對韓岡的意義,都遠比京師中的任何新式建筑要重要。對天下士民的影響,也比一時的軍事勝利要大得多。
放到后世來評價,其意義甚至不會下于萬里長城——這意味著遍布全國的鐵路網開始真正成為一張網,而不再被大江大河切割成碎片。如此關鍵的工程,為了避免各種問題,實行軍事化管理絕對必不可少。
“不過要做好監管,要學的東西可不少。光是殺人可不夠。”韓岡說著,偏頭看往王舜臣。
王舜臣明白韓岡的意思,摸摸腦袋,干笑道,“俺是做不得,看到書就想睡。”
“胡扯。”韓岡搖搖頭,“汴水大橋的情況不能再重復。”
換成是戰報或是武器的說明書,王舜臣讀起來比誰都精神。但王舜臣推脫的也沒錯,趙隆的確是他手下將領中最好學的一個,平常就手不釋卷,氣學學問精深,還是地理學會的成員,而且是以研究者,而不是以資助人的身份成為學會成員。
擁有水準以上的學識,趙隆監理大橋建設,自然是比其他武臣更加穩當。
要建好這一座大橋,勘測、設計、材料、建造,各種情況都要考慮進去,盡管不過七十丈,全國之內,已經修成的有差不多長的,正在修建的還有更長的,但作為第一座黃河大橋,橋墩要立在黃河水中,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這種情況下,相較于其他人,趙隆正是難得的合適人選。何況不僅僅是進行監理,趙隆也能參與協調,調動手下兵馬配合工程建設。
這樣的一個大工程,需要的人力、財力、物力都不是一個小數目,各方面的協調配合也是關鍵。
汴水上的幾座已經建成的大橋的修建過程,以及穿河隧道的失敗,都告訴了韓岡和世人,監理和協調配合的重要性。
淮河以北的汴水河床高出地表丈許,宛如一道分水嶺,隔絕東西鐵路交通。早年京揚鐵路,就平行于汴河而建造。不過如今中原鐵路要縱橫成網,當然不能讓汴河繼續成為阻礙。但汴水的航運還在發揮作用。
尤其朝廷中在明輪蒸汽船發明之后,就開始以蒸汽船替代過去的制式綱船,成為汴水中的主力船只,由此加快轉運速度,并大幅降低運費,甚至低于鐵路運輸,更使得毀棄汴水、方便鐵路建設的動議都被擱置了。
在這之后,汴水兩岸的鐵路想要跨越汴水,連接成網,要么挖掘隧道,要么修筑大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山县|
刚察县|
静海县|
南城县|
旬阳县|
志丹县|
枣庄市|
通州区|
临澧县|
乐山市|
全椒县|
滦南县|
云阳县|
丹东市|
晴隆县|
岳西县|
密云县|
连云港市|
武定县|
佛学|
区。|
乐平市|
灌阳县|
扶余县|
阜南县|
阳新县|
新邵县|
谷城县|
仪陇县|
周宁县|
济阳县|
大同县|
新密市|
鄂尔多斯市|
禄丰县|
渝北区|
波密县|
仲巴县|
夏津县|
宣武区|
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