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69)-《宰執天下》
第(1/3)頁
【好困,去睡了。明天中午有更新。】
下了一條樓梯,一行人出了站臺。
站臺外,不是李膺所知的帶著簡陋編竹頂棚的候車大廳,而是一座園林。
一條走廊貫通中央,兩側則是假山流水,花圃名木,還有一座風車,在徐徐轉動。從花園的布置上,完全是第九流,不過這只是一條過道的附屬品,在章回看來,已經是奢侈到夢中都不會出現了。
走在蔭涼的走廊中,迎面一陣風來,李膺閉起眼睛,好生享受,“京師好涼快。”
“涼快?”章回瞇起眼睛,瞥了一眼反光強烈得讓人睜不開眼睛的幾座太湖石,“今天的氣溫,至少三十三四了。”
李膺搖起折扇,“江南濕度大,三十一二度,就能熱死人了。”
溫度的概念已經出現好些年了,濕度的概念上了《自然》的時間也不短,但將氣溫、濕度與人體對冷熱的感受聯系起來,還是近來的事。
章回還記得那篇論文,“韓相公的《氣溫與濕度》?”
“今年三月號的《氣溫與濕度的測量及意義》。”李膺訂正道。
《自然》上的論文與世間的白話和文言差別越的明顯,不過常年訂閱《自然》的學會會員,無不是對此已經習慣,且化為日常了,“中原和江左夏天的溫度不會差太多,濕度不一樣,感覺就不一樣。”
“去歲小弟在家中自建了氣象箱,用的是學會的溫度計和濕度計,這兩年記錄下來,有不少心得。尤其是與其他同仁的數據做對比,更有些意思。”
“小弟家里也建了氣象箱,不過比章九你多了一個氣壓計,是自制的,放不進氣象箱里面……”
“聽說過。”章回笑道,“李九你家的氣壓計可是鼎鼎大名,家門口豎一個三丈高的氣壓計,刮風下雨一眼便知。”
李膺認真的說,“標準氣壓計,用的是水銀,玻璃管過兩尺五寸一分就行了。但換成水,可就得三丈半了。”
“說起氣壓,兩個月前,兗州這邊的會員——包括小弟——測量了泰山的海拔高度,就用到了氣壓計。”
“光是氣壓計?”
“主要是三角測量法。”章回道,“帶氣壓計,主要是想要確認一下氣壓海拔公式的對錯。”
“多高?”李膺問出口才現犯了錯,忙改口問道,“論文出來了嗎?”
“出來了,應該就這兩個月上會刊。”章回嘆息道,“為了這泰山海拔高度,整整重測了三次。每次都換不同方向,最后才確認的。”
在泰山之前,華山,五臺以及嵩山都測量過了海拔,其結果,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鏡。
有了那三座山在前,泰山高度的真相,就不會引起太大的波動了。只要是學會會員,都有了準備。
“沒有古人說的那么高?”李膺問。
“這是肯定的。但究竟多高,李九兄你絕對想不到。”
“應該比嵩山高一點吧?”
“差不多,只高一點點。以太平頂【玉皇頂】登封臺為測量點,三次測量的平均值,是五百一十丈又三尺七寸。比嵩山的五百丈不到,是高了一些。遠不如不如華山,五臺。”
這已經是很低了。河東五臺山最高處有千丈,華山最高點的海拔也在七百丈以上。而在論文中,被拿來作為高度與氣壓關系證據的青唐之南,黃河水源之地,即使是平6,也在一千丈以上。
自古說水出高原,誰能想到,高原之高,泰山上尚不及其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浦县|
婺源县|
扬州市|
诏安县|
平利县|
基隆市|
唐山市|
怀来县|
报价|
临邑县|
沂源县|
吴桥县|
吉林市|
平度市|
高台县|
凌云县|
泰宁县|
吉木乃县|
蒙自县|
五大连池市|
巴马|
石台县|
高雄县|
集安市|
张北县|
资中县|
迁安市|
合川市|
行唐县|
曲阳县|
永清县|
天台县|
文水县|
章丘市|
太白县|
昌乐县|
中江县|
平顺县|
文水县|
陇西县|
丹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