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都打起精神來,瞪大眼睛,莫要讓賊人自盡了!” 教習操著一口河北腔,在張吉的耳邊大聲吆喝著。 教習手上拿了個一頭大一頭小的鐵皮筒,聲音經此放大之后,震得張吉一陣耳鳴。 “又不是賊人。”身邊的同學咕噥著,張吉扯了一下嘴角,但看見教習的一張黑臉,又連忙嚴肅起來。 張吉手住著火。槍,前端的槍。刺映著火光,身前是拿著鐵皮筒喊話的教習,身后是濮王府有名的水榭,水榭之中,是被聚集在此處的命婦、宗女和不滿十二的幼兒。 張吉握緊長槍,耳朵里的嗡鳴消失后,就能聽見身后隱約傳來的抽泣聲。 在身后的水榭里的這群婦孺,的確不是賊人,但如果定罪,那就是反賊的親眷。不是賊人,卻勝似賊人。為了防止有人自盡,開封府專門為此找來的一幫健婦在看守,原本挺大的一棟水榭,給塞滿了人。 教習幾句訓話之后,又飛一般的離開了。三百余武學生按齋分派了任務,除了張吉這一齋看守女眷,還有看守年長宗室,巡邏涉案各府內外,都是武學生的任務。 武學之中,教習的地位雖遠不如屬于文官的教授、博士,但這一次燕達來武學調兵,分派任務是博士、教授們動嘴,督促各齋學員執(zhí)行任務卻只能是靠教習來跑腿。 濮王一系身份與尋常宗室不同,兄弟數(shù)量又為數(shù)眾多,一兩條街也安置不下這么多戶人家,故而分散在相鄰的三個里坊中。這一會,武學生已經分散到各處,教習也只能跑著走。 “終于是走了。” 學生們終于松了一口氣,但說話人還是不敢大聲。 齋長還在,開封府的人也在。 “都安靜。”齋長站到了人前,二十出頭,厚背寬肩,滿面虬髯的模樣,比其他同學更像一名軍漢,“按照之前教習的分派,輪班看守此處。張吉,你帶你這一隊守住橋頭,并水榭另一頭,嚴防有人潛水進出,喬昇,你帶你那一隊,巡視這后園,查看有無脫逃賊子潛藏。我領人去找修炮壘的材料。” “記住剛才教習的話,這里不是濮王府,”話聲頓了一頓,目光掃過所有同學,他用力吼了出來,“這里就是戰(zhàn)場!” …………………… “果然還是燕太尉會做事。”馮從義道。 韓岡微微笑了笑:“也虧他能想到。” “但這一回事了,武學可就會被很多人盯上了。”馮從義又道。 韓岡不以為意,“那可正合我意。” 韓岡與馮從義在燈下閑聊,從京師四方傳回的情報,如流水一般出現(xiàn)在兩人的手中。 濮安懿王一房現(xiàn)有十九戶,人口幾近四千,其中光是主人家,就在三百人以上。 在外圍包圍街巷的人馬可以使用開封府的人手,但看守婦孺,同時巡邏各府,防止有人趁機攪動混水,更重要的是,防止有人毀滅證據(jù),必須要最為可信的隊伍來執(zhí)行。 開封府下面的衙役、弓手、兵將,皆是粗鄙之徒,又沒有一個干凈的名聲。濮王府的罪名還沒有定下,萬一在行動中辱及宗室女子,這罪名燕達當不起。要是一個‘疏忽’,毀了關鍵性的罪證,燕達會更傷腦筋。 因而燕達就去了武學,把武學生都調了出來。武學生里面士人多,就是因功入學的學生,也讀書識字。真要計較起來,執(zhí)行捉拿并看押濮王府的任務,知書達理的武學生是最好的人選。 馮從義將情報分門別類的放好,“濮王府上下都沒有防備,可見沒有哪個議政與他們相勾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