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就把王舜臣調(diào)回來。” 韓岡很干脆的說道。 章惇有點猶豫:“這都多少年了,沒問題?” 王舜臣這個名字,章惇聽得太多,十幾年在西域,都沒怎么回京過,韓岡相信他,但其他人會不會相信。 “都快成西北王了。這些年,多少折子彈劾他?” “說得也是。”章惇點點頭,王舜臣收到那么多彈劾,不是韓岡力保,他早幾年就完蛋大吉。 王舜臣一直都是肆無忌憚的性子,謊報軍功的事也做過,又在西北放養(yǎng)了那么久,越的桀驁不馴起來。 這樣的人,除了聽韓岡的話,怕是連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有了王舜臣,再等李信回來,只要將兩人安排到合適的位置上,京師可就任韓岡擺布了。 盡管看起來韓岡很快就能通過軍隊控制住朝堂,章惇卻一點都不擔(dān)心,反而問韓岡道:“令尊令堂可還安好?” “有四弟照顧,還算康健。” 韓岡一直在京城做官,做到了宰相,也沒有將父母請來京師奉養(yǎng)。說起來,這就是明明白白的不孝。 但如果去翻韓家的宗譜就會現(xiàn),就在韓岡的姓名之后,還有一個弟弟,名喚韓從義。 當(dāng)然,這個韓家老四是誰,朝堂上的沒幾個不知道。 韓岡自從久居京師之后,就讓父母將馮從義過繼了過來。馮家還有幾個哥哥承宗祧,馮從義過繼過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一家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在外做官,一個兒子在鄉(xiāng)里侍奉父母,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就是讓程頤程顥這等恪守禮法的大儒來講,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其實這么做,日后或許還有爭產(chǎn)的風(fēng)波。但比起韓岡失去相位的風(fēng)險,那就是算不得什么了。 主要是韓岡不肯將父母請來京師奉養(yǎng)。 但為一個表面上的孝順,折騰得父母少活二十年,這可不是孝順的做法。 萬一父母到了京師之后水土不服,有個三長兩短,這一耽擱就至少三年,運氣不好五年六年都有可能,他哪里有那個時間?還不如讓父母留在家鄉(xiāng),在熟悉的山水中安享清福。 “那就好。” 如果韓岡突然說要丁憂,章惇跳黃河的心都有了。得到韓岡的保證,章惇終于可以松上一口氣。 既然兩人不虞家中生變,也就沒了更多要擔(dān)心的地方。 雖然說必有人會投效天子——韓岡和章惇的宰相坐得夠久了,多得是有人想取而代之。 可各自做了近十年的宰相,朝堂上被兩人牢牢控制在手中,即使太后有恙,不得不讓皇帝親政,兩人控制下的朝堂,也不是區(qū)區(qū)黃口孺子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掀翻。 章惇對自己有這份信心。對韓岡,同樣也有信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