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宰執天下》
第(3/3)頁
趙諗讀書雖不差,但時間的磨礪,人情世故乃至見識都差了許多。
不管怎么說,太皇太后都是先帝的生母。做親娘的怎么處置兒子,打也好、罵也好,都沒問題,就是勾結了奸夫,要害親生兒子,被抓到了公堂上。抱歉,為全孝道,做母親的還是不便處罰。如果兒子不懂事,下面也會有人提醒。若是兒子不依不饒,法官出面訓誡都沒問題。如果一切依法判決,反而會被詬病。
這類官司出得不多,但傳得很廣。秦觀記得唐時就有過一出,嫌兒子礙事,便在奸夫的唆使下,到官府告兒子不孝。不孝之罪,是十惡之一,定案必死。但審案的官員現了破綻,最后查了水落石出。而最后判決的的結果,卻是法官意欲重懲,兒子愿代母受刑,最終母子和好如初。
這類事關人倫的大案,件件通天。如果處理得好,主審的官員完全可以藉此揚名立萬,日后若是能達到國史有傳的地位,本傳也絕不會少了這樁案子。
但凡有些見識的官員,遇到這類案件,都會設法讓案子變成母慈子孝的大團圓結局,一如《春秋》開篇,要殺長子鄭莊公的姜氏,最后在隧道中,一個唱著‘其樂也融融’而入,一個唱著‘其樂也泄泄’而出,重修舊好,
為全孝道,不讓亡夫為后人所議論,盡管太皇太后做了那么多事,太后也還是只能讓太皇太后備極哀榮。
‘就不知太皇太后的贈謚會是哪個了?’
秦觀心中想著,與畢漸告別,出示了自己的圖書證,收起傘,在門前的木板上蹭了蹭腳,走進了大圖書館。
讀書樓中的七八間閱覽室內,有三四百位士子在這里通宵達旦。大概是下雨的緣故,今天的座位空了大概兩成,尋常都是人滿為患,無論白天還是黑夜。
這讀書樓與后面藏書的幾棟樓相隔了一堵高墻,藏書閣中藏書數以十萬,書架重重,因而嚴禁煙火,只有白天才會打開。而讀書樓中,只有靠墻的一列書架,上面只有常見書籍,歷年《自然》,以及近日報刊,就沒那么多顧忌——每間閱覽室中,都有十幾盞明晃晃的油燈,照得滿屋透亮。
這世上,只有捐獻給寺廟長明燈,卻沒有捐給學子的長明燈。大圖書館中所用的燈油,全都是鋼鐵廠那邊出來的,煉焦后產生的廢油中提煉,味道難聞,煙氣也重,可量多價廉,城中百姓買得多,朝廷為此撥款也痛快。為了能讓更多的士子有機會讀書,朝廷給大圖書館撥款也痛快。
不僅僅是京師,天下的諸州,一座座圖書館拔地而起。而朝廷更是拿出了官職,為造紙、印刷給出了懸賞,降低印書成本,降低書價,讓更多的人可以讀書。
有多少士人,就是因為讀書不多,而導致見識不足,最后永遠只能仰望黃榜上的名字。又有多少兒童,因為書價太貴,而不得不放棄讀書。
僅僅是經史兩部,歷代流傳下來的傳注、史集,便是數以千卷,普通人家有幾個能買得起那么多書?官宦人家的子弟,更容易考上進士,并不全是因為父輩的權勢。
而福建之所以文風鼎盛,進士數量始終保持在諸路第一,很大程度上便是福建的印書坊多如牛毛,書籍價格低廉。盡管福建版的圖書以質量低劣、錯訛眾多聞名,但有錯的書總比連書都沒有要好,且為書校對錯漏,也是學習的一種途徑。
現在京城士子們手中的書,很多都是油墨印刷,用手一蹭就模糊了,但比起那些雕版精美、紙質優良的上品書,便宜的不是一分兩分。秦觀雖是官宦人家子弟,可若是在他面前,分別是十文一本和百文一本的書讓他來挑,他肯定會選十文錢的。
朝廷欲讓天下興學,以多策來鼓勵富戶興辦蒙學。據說宰相所規劃的第二個五年,就有蒙學畢業學子達到五十萬的計劃。但空有學堂還是不夠的,學生們日常需要大量的書籍。便宜的書價,便是興學中最重要的一環。
天知道,天下間到底有多少士人會因此感激韓岡所做的一切。甚至現在國子監出版的《科學》期刊,這部備受士林關注和美譽,刊載歷年科舉策論,以及國子監內部考試內容的刊物,也是受了《自然》的刺激,才告問世。
春雨滋潤著大地,室內的油墨味道和淡淡煙氣也仿佛春風,使人不覺沉醉其中。
從書架上熟悉的位置抽出一部書,翻到前一次停下來的位置,回到座位,秦觀開始提筆抄書。
或許斯人此生不得歸鄉,但他說過的話,秦觀依然記得分明,抄書方是讀書。
以斯人謫仙之才,都要兩抄《漢書》,只為科場登第,秦觀又如何會吝惜自己的筆墨?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界市|
高邑县|
凤冈县|
上虞市|
榕江县|
从化市|
红安县|
杂多县|
轮台县|
玉山县|
徐闻县|
正宁县|
高雄市|
台东市|
两当县|
武山县|
锦州市|
龙州县|
呼伦贝尔市|
旬阳县|
自贡市|
河源市|
高雄市|
达拉特旗|
偃师市|
揭东县|
平度市|
永仁县|
灵丘县|
赞皇县|
株洲市|
陇南市|
班玛县|
河北区|
常熟市|
太谷县|
马山县|
东至县|
前郭尔|
麦盖提县|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