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7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宰執天下》


    第(3/3)頁

    與客人并肩前行,蘇昞問著:“馮兄去往西域,想必是有所見聞。”

    “大漠風光,在下做不得詩賦,不知該如何描畫。不過,玉門關那里,每天出關去西域屯墾的漢人,每天絡繹不絕。想來十年之后,天山南北必定皆漢腔唱歌。”

    “風物豈得與人物比。”蘇昞笑道:“得聞此事,尤勝百篇天山、大漠。”

    “蘇山長說的好。”

    蘇昞一聲長嘆:“千載之前,班定遠與博望侯相繼西域,自那時起,便有漢人屯墾,回鶻也好,突厥也好,還不知在何處。自大唐中衰,北庭、安西為胡人所有,不再見漢人蹤跡。昔年讀史,不免為一嘆再嘆,豈料有今日,西域終于重歸漢家。”

    “西域水土最好的地方,還要數伊麗河谷,七河匯聚之處,水土豐美遠勝安西、北庭兩地。家兄曾說,只有攻下那里,再移民百萬,才能安心下來。”

    “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這兩年平靜得很,難道就是為了此事做準備?”

    “軍國大事,山長你問了我也不敢說啊。”馮從義搖頭道,“東黑汗在疏勒死了快有三萬兵馬,受傷的更多,還要提防西黑汗,若官軍兵伊麗河谷,東黑汗說不定就要給西黑汗吞并了。”

    “西域那邊還沒裝備火炮吧。”跟在蘇昞身后一人問道。

    “要不是擔心被西夷給偷學去,早就把火炮拿去西域用了。王景圣上次回京見識過火炮后就說了,給他五百火炮,他能打到大食西邊去。”

    “遼人不是也把火炮學了去?怎么不怕遼人偷學,倒怕西夷偷學。”那人抱怨著。

    “打遼人也沒幾年了,可打西域還不知要多少年。遼國的情況能打探得到,西域那邊可就打探不明白。萬一給西夷偷學了去,過個二十年后,朝廷打算西征,卻現大食城頭上全都是一門門火炮,比官軍帶過去的都多,那樣還怎么打?”馮從義笑著道,“什么時候朝廷決定大舉西征,一路打到極西之地去,那時候,才會動用火炮。現在對付一下黑汗人,只用神臂弓、斬馬刀和板甲就夠了。”

    “聽人說王都護是個急性子?”

    又有一人開口,問馮從義,蘇昞見狀,接過話來:“正任的團練使,除了國姓的王孫,就屬他最年輕。北庭都護、安西并受其節制,他也不必急于一時。”轉過來,他對馮從義笑道:“馮兄新近從西域回來,不免想多問幾句。”

    馮從義呵呵笑:“這也是尋常。說起來北庭那邊,當真是兵甲堆積如山,也不知運了多少過去。若是按照南方的情況,鐵器易銹壞,理應多準備些。不過西域天干,一年下不了幾場透雨,鐵甲放在外面幾年都不帶有銹斑。可朝廷還是送了那么多去。現在北庭軍中踢球時,都是穿著甲胄,根本就不怕壞。”

    “穿著甲胄怎么踢球?”一人好奇地問。

    “也不是踢了,就是抱著球往球門沖,想攔住就直接撞上去,咚的一聲響,一指厚的胸甲能撞彎過來。一場球賽下來,撞壞的鐵甲能有一半多,血流滿面的場場都有,比起蹴鞠痛快得多!”

    馮從義的話在樹蔭遮掩的石板路上傳了開來,有人皺眉,有人向往。

    說話間,已經抵達書院正門。馮從義與蘇昞相讓著走進大門。

    “一年不來,屋舍更多了,人也更多了,這書香味更濃,倒映得我這俗人更加俗了。有山長在,書院日漸興旺啊。”

    “還多虧了馮兄。”

    “不,沒有橫渠,就沒有家兄。沒有山長,書院不會有今日。”

    看著今日的書院,馮從義感觸頗深,當年修起橫渠書院的那一筆錢,有很大一部分,還是自己奉了韓岡之命送過來的。

    當時橫渠書院草創,還是在山前的一座廟宇中開課,之后第二次經過橫渠鎮,也就大大小小十來間房,給學生們住的房舍還是茅草屋頂。倒是一干學田開墾得很好,也開辟了引水渠,改成了上乘的水澆地。風車、水車都修了,還附建了磨坊,給書院賺些菜錢。之后每一次經過橫渠鎮,馮從義都能現書院有了變化。

    在張載去世之后,蘇昞一人堅持守在橫渠書院中,拒絕了朝廷的征辟,拒絕了同學的舉薦,固守在這里,看著書院一步步擴大,成為關西士人人人向往的圣地。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河市| 白银市| 夏津县| 同心县| 田林县| 永川市| 祁东县| 姜堰市| 泽普县| 沐川县| 双峰县| 新疆| 榆社县| 遵义市| 乌拉特后旗| 榕江县| 玉环县| 荆门市| 屯门区| 永福县| 都兰县| 赞皇县| 长汀县| 德州市| 靖边县| 尖扎县| 岳阳县| 屯昌县| 横山县| 贡嘎县| 宜兰市| 县级市| 新源县| 阿克| 册亨县| 盐边县| 增城市| 赤峰市| 绥滨县| 墨江|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