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平章軍國重事在兩府不配合的情況下,只有建議之權,無法掌控朝政。而東府三人中,韓絳、韓岡、張璪各自分管一塊,相處融洽,哪個也不會愿意王安石的手伸進來。 顯而易見的,王安石在朝堂平靜了一段時間后,準備利用這一次遼國的危機,將呂惠卿從河北拉回來。 “王平章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呂宣徽怎么想?!? 以呂惠卿的脾氣,他是愿意靠鬧事被招進京師,還是愿意靠軍功讓朝廷無話可說? 種諤確信呂惠卿絕不會跟王安石一個想法,過些天,河北邊境上的局勢肯定會有一個變化。 種師中點著頭,“要是朝廷肯出兵,肯定要以五叔為帥?!? 種諤搖搖頭:“也要郭二不去爭才行?!? “郭樞密不是反對出兵嗎?” 種諤哼了一聲,不滿溢于言表,“他什么時候?qū)⒃捊o說死了?” 種師中愣了一下,“是哦!” “那個老狐貍,比郭遵難纏多了?!狈N諤撇著嘴。 他與郭逵的兄長郭遵也打過交道,郭遵當年是名震軍中的猛將,一對鐵锏,一支鐵槍,在三川口之戰(zhàn)中,幾進幾出,橫掃西賊,直到最后被絆馬索弄下馬,方才戰(zhàn)死于陣上。比起勇冠三軍的郭遵來,郭逵就更偏向謀略和用兵,武藝不算太出眾,可斷事用人,軍中無人可及。 郭逵在朝堂上一向很低調(diào),表面上他跟著其他宰輔一起反對出兵,但他的反對,只是放在枝節(jié)上。只要風色有一點變化,他肯定很樂意站到支持出戰(zhàn)的一邊。 也許有的將領如楚將昭陽,在功成名就之后,便不敢再畫蛇添足,做到了武將所能走到的最高位之后,便不愿再冒險。但郭逵絕對不是這樣的人。 種諤在郭逵手下受過不少氣,視其為畢生要越的目標,故而對郭逵,也是十分了解。 郭逵還沒老。攻遼,滅遼,名垂千古的良機,這種誘惑,種諤經(jīng)不住,他相信,郭逵也一樣經(jīng)受不住。 “要是哥哥能早點回來,就能知道遼國的虛實了……”種師中話到一半,忽然神情一凜,緊張地問道,“那逆賊不會將使團給扣下吧?” 種諤哂道:“耶律乙辛留著十九他們做什么?平白還要多出一份口糧?!? 如果出使遼國的使團能夠帶回遼國的內(nèi)情,是否出兵,將會一言而定。三位使臣中,王存是位文人,向英是個外戚,真正知兵的,只有自家的侄兒。有些話從他嘴里說出來,將是無可駁斥的鐵證。 只不過…… 種諤不自覺拿起茶杯,卻現(xiàn)方才已經(jīng)給他喝光了,將茶杯放在桌上,這位聞名天下的宿將緊皺著眉, 若是遼國內(nèi)亂,種建中可就難回來了,如果他能夠太太平平的回來,就證明遼國風平浪靜,同時耶律乙辛有足夠的信心控制遼國。 這么看來,還是不回來的好?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