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一)-《宰執天下》
第(2/3)頁
這是有關以太醫局為主,同時厚生司參輔,出人出力設立醫學的決定。
仿效國子監與武學,設立醫學,培養醫療人才,最后再安排考試,將醫師培養正規化。
這是韓岡的想法。
師徒傳承的醫術,一直是世間流行的主流。還有一種,就是轉業或兼職的士人,范仲淹就說過‘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很多士人讀了幾本醫書,又揣摩一陣醫理,再多搜集幾張方子,就敢給人治病了。
這樣的培養方式,的確能出名醫,但更多的還是庸醫,決不可能與正規化的教育相提并論,上正軌后,每年就能有一批的達到合格標準的醫療人員,。
尤其是外科技術,依靠舊式的師徒傳承,技術能保住不退步都難。想想吧,三四個人在一個小屋子中圍著一具尸體,不說能研究出什么,周圍的鄰居有幾個不會出舉報?
而在國家默許的情況下,半公開的進行大規模的研究和對照,這才是促進醫學技術展的最佳途徑。
本來太醫局中就有培養醫生,這時候獨立出來,設立醫學,依靠之前的基礎不會很難,如果年前能初步定下來的話,明年年中,就能開始著手醫生了。
醫生的含義自與后世不同,而是跟貢生、監生一樣。真正
如今對醫職人員的稱呼,正式一點是醫工、醫官,民間也有郎中之類的俗稱。韓岡也打算正規化,分成上下等級——這也是他現在所能做的,在制度上先弄出個有用的框架了。
廢除醫工的稱呼,日后只有醫生和醫師。
想要成為醫生,就得通過了考試或是得到推薦,然后才能在醫學中讀書。經過學習,再通過考試,就可以成為正式的醫師。
但醫師只是開始,之后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駐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這么分倒是簡單明了。”
韓絳拿著韓岡的計劃書,頗有興致的細細看著。
韓岡向韓絳細細解釋著:“所謂駐院醫師,就是在那些通過了考試,卻還不能獨擋一面的醫師,他們還需要在醫院中訓練上幾年,等通過了下一級的考核,才能晉升為主治醫師?!?
“又要考?”
韓絳為之咋舌,看韓岡所分的等級,想要做到主任醫師,所要參加的考試次數,快要趕上進士科了。
“總比貢舉簡單,貢生的資格一科可就只有一次。這里成了醫師,不犯大錯不會奪其功名。”
“這樣人會越來越多吧?”
韓絳很敏銳的抓到了其中的關鍵所在,名義上是在模仿進士科,但這頭銜一直能拿下去,豈不是能參加考試人數會越來越多。
“若駐院醫師,遲遲不能晉升主治醫師,還可以選擇離開醫院,自個兒去懸壺濟世。診所只要有醫師資格就可以開了。晉級考試并不是一定要考,肯定有很多人有自知之明。不會一次”
“在醫院里可是能拿朝廷的俸祿!”韓絳提醒道。
“從醫最高能成為翰林醫官,而在醫院中任職,也算是拿朝廷的俸料。但并不是拿了朝廷的給俸,就能算是官的。外面的卒伍,一年還能拿多少俸料呢?!?
“等同于卒伍,怕是很多人不愿?!?
“至少能有個希望。特奏名錄用的一干人,不都是文學、助教,有幾個能入流,得到品級?”
韓絳想了一想,便搖頭笑了起來,韓岡的話有些牽強,但最后還是得看結果。
“韓岡打算上請成立醫學,主要還是為醫院提供人才。京師的城東、城西兩家醫院已經培養出來大批人才。但十年之內,醫院最多也只能普及到各州,在州城設立一座醫院。京府大城則可以兩所、三所,甚至更多,只會缺人,不會嫌人多。”
“朝廷供給得起?”韓絳問道。
“自是自負盈虧。”
一個醫療體系若不能自己賺錢,就沒有展的可能。
在這個時代,除了維護統治的軍隊與官僚體系可以在財政收入中分到一塊大餅外,剩下的開支就是在典禮上的花銷了。至于醫療,從來都是賺錢的。
大規模的醫療福利,只有后世才能做到。而且在效率、成果、開支三者之間,后世也沒辦法得到一個完美的平衡。
韓岡沒本事越這個時代,他只能鋪出一條路,讓時代前進得更快一點。
“城東,城西兩家醫院,可從來就沒虧過本。診金雖便宜,但收入足以支持兩件醫院的運作?!表n岡又補充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寨县|
安顺市|
娱乐|
南川市|
新河县|
朝阳市|
潞城市|
阿坝|
台南县|
元谋县|
驻马店市|
丹寨县|
星子县|
丰台区|
白水县|
曲水县|
双牌县|
田阳县|
大庆市|
柞水县|
黔西县|
鹿邑县|
梁平县|
南阳市|
城固县|
宁都县|
日喀则市|
即墨市|
荔浦县|
临夏市|
明光市|
普定县|
罗平县|
汾西县|
闽侯县|
沂南县|
加查县|
微山县|
南岸区|
柳林县|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