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坐在王安石的書房中,韓岡與書房的主人聊著天。 “玉昆,今天第一次以參知政事上朝,可有何想法?” “之前很長時間,小婿上朝后都是站在西班中看著對面的同僚。今日卻終于可以站在東面看人了。” 王安石搖頭苦笑,他這個女婿有時候?qū)嵲谧屓藷o奈。 他將話挑明了問:“玉昆做了參政,在治政上可有什么想做的?” 韓岡想了想,“政事之先,理財為急。” 王安石當年對趙頊說的話,現(xiàn)在韓岡還給王安石。 “這是太后今日詢問時,小婿的回答。”韓岡笑著道。 “哦……不知玉昆打算如何理財?” “敢問岳父,今年的軍費幾何?” 王安石道:“最多只有之前的八成。” 鐵甲的制造量,已經(jīng)過了禁軍的數(shù)量。斬馬刀、腰刀、骨朵、槍尖、箭簇之類的鋼鐵軍器制品,更是數(shù)以百萬計。 現(xiàn)如今在軍器上,除非進行全軍換裝,否則短時間內(nèi),不再需要大規(guī)模的制造,僅僅是就足夠了。將刀槍劍戟,弓弩、甲胄、霹靂砲、床子弩、戰(zhàn)船、戰(zhàn)車等所有軍器計算在內(nèi),每年裝備更換的費用都不會過三百萬貫。 而沒有了戰(zhàn)爭的消耗,軍隊的維持費用其實與過去比起來,也不算很多。 “沒錯。”韓岡點頭,“因為終于天下太平了。西賊覆滅,王師進抵蔥嶺。北虜也轉(zhuǎn)頭向東,卻攻高麗、日本了。現(xiàn)在連西軍也要削減兵數(shù)。” “玉昆可是在擔心?” “當然擔心。”韓岡立刻道,“澶淵之盟后,三十年太平時光,使得舉國上下找不到一位可用之將,一支堪戰(zhàn)之師,任由西賊肆虐。這樣的局面,不能再重復。” “但西軍也不是就此馬放南山。”王安石道。 “的確,并不是解散了事。而且百姓也能得到好處。” 經(jīng)過了遼人入寇之后,河東軍損失慘重,需要大量生力軍來補充。所以西軍中至少有八十個指揮要轉(zhuǎn)調(diào)河東。剩下的也是汰弱留強,讓老弱屯墾,廢去的只是山中的無數(shù)寨堡。橫山深處,消耗了大宋的太多資源,沒了這一筆開支,關(guān)西諸州的百姓,能夠輕松很多。 “玉昆,你盡說軍事,可是要做樞密使?” 韓岡可不想做。 東府的權(quán)力比起西府要大得多,韓岡就算做了樞密使,手中的人事權(quán)和財權(quán),也比不上參知政事。 東西兩府并稱,不過是自古以來文武并稱。更重要的是自開國以來,外敵對國家的威脅太大。自仁宗之后,軍事開支常年保持國家財政支出的近八成,而軍事及外交在政治上的地位,這讓同時握有軍政及對遼外交之權(quán)的樞密院,在朝堂上便有著與政事堂相當?shù)姆萘俊? 如果軍費大幅下滑,軍事在國家政治上的地位下降,那么樞密院也很難保證現(xiàn)在的地位。 “軍事亦是國事,不是樞密使,也可以議論。不過西軍的調(diào)整,小婿也參議過,暫時沒有更多的意見。但如此大規(guī)模的削減軍費,節(jié)省下來的開支,并不是存起來就行了。小婿的本意,并非增加朝廷的收入,而是讓朝廷開支調(diào)整得更為合理,用到該用的地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