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經意間,又是一票被唱出。 這是曾孝寬的第五票。 還剩多少張票? 楊戩連忙開始搬起手指。 除去宰輔之外,有投票權的侍制及侍制以上的重臣,總數(shù)二十七人。 而現(xiàn)在的屏風之上,呂嘉問是一個‘正’字帶一橫一豎,韓岡則是‘正’下多一橫,而李定和曾孝寬就都只有一個‘正’字。另外還有一張棄票,是韓岡投的。 呂七、韓六、李五、曾五,加上韓岡的棄票,業(yè)已開出的選票總計二十四張,也就是說,只剩下三票了。 楊戩望著王中正,之前在他面前堆成兩堆的選票折子,都已經到了底,只剩下薄薄的三本,而王中正,已經在其中又拿起了一本。 只剩三票了,韓岡的選票還能增加嗎? 楊戩記不得還有誰的票沒有宣讀了,依照之前的情況,很難說韓岡能否得到他的第七票。 他最后的得票數(shù),很有可能也就是現(xiàn)在六張。 楊戩的手心又開始冒汗,如果當真是這樣的話,問題可就大了。 接下來三票,若是全給呂、李、曾三人中的一人,或是呂嘉問占上兩票,那還好說。但若是分加在李定和曾孝寬身上,或是平均給呂、李、曾三人,那就意味著,最后一名會出現(xiàn)票數(shù)相同的并列局面。 如果第一第二名票數(shù)相同,那沒什么關系,保證第四名不如前三就夠了。但兩個第三名并列,或是三個第二名并列,問題難辦了。 那時候,該怎么辦? 好像之前也沒有說好。 難道讓太后挑一個第三人出來? 可這么做,這場推舉還有什么意義? 原本就是讓重臣們選出三人來讓太后在其中決定,可現(xiàn)在連候選的三人都要太后來挑出,既然如此,根本就沒有必要煞有介事的弄出一場廷推來。直接讓太后處分不就夠了? 楊戩難以想象接下來會是什么樣的局面。 但李定的名下此時又多了一票。 “端明殿學士、右諫議大夫、知河陽府蒲宗孟——李定。” 這一位人緣極差,又性好奢侈,不過運氣總是能好到躲過一次次風波。雖然說之前犯了過錯,被請出了學士院,可還是很好運的留在了京中。不過他手底下的問題不少,李定為御史中丞,不知抓到了多少把柄。 至此,李定的票數(shù)已經與韓岡相同,而曾孝寬也緊隨在后。 還沒有開出的就只剩下兩張了。 隨著開票接近尾聲,越來越多人都開始感覺到選舉形勢的微妙。 在齊云總社和賽馬總社選舉的時候,從來都不是匿名投票,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也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今日朝堂之上,選票上也都是直書其名。哪一位重臣會選誰,事前大半都能猜測得到,所以韓宗道、李承之二人的變化,才那么讓人吃驚。但沒幾個人會認為,接下來,這樣的吃驚會接二連三的到來。而最后一名出現(xiàn)并列的情況,也越來越明顯。 雖然沒有事先加以約定,但廷推宰輔其實是從兩大總社推舉會模仿而來。依照齊云總社或是賽馬總社的例子,可以組織重臣們再投一次票,決定誰是真正的第三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