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22)-《宰執天下》
第(2/3)頁
“楊從先居耽羅,高麗國中事皆需高麗君臣相助,王勛耽于逸樂,無心王事,致使遼軍渡海入侵日本一事未能及時掌握,楊從先性急或有之,但亦是人情難免。”
新任的高麗國王王勛無事復國大業,荒于嬉樂,高麗朝臣忍無可忍,合同上表要求廢去王勛。到底要不要同意他們的請求,爭論得很厲害。基本上就是章惇一個人表示贊同,而東府的宰執們都表示反對。剩下的蘇頌、薛向都不表態。
而韓岡,也同樣在旁觀——因為情況并不對。
現在章惇與蔡確等人爭論的,并不是高麗國君臣的問題,而是他所舉薦的楊從先的罪過。
明面上高麗群臣的奏章看著并沒有異樣。但駐扎在耽羅島上、與高麗的流亡朝廷在一起的水師將領楊從先,卻一同上奏表示贊同高麗群臣的意見。他這個表態完全不合情理。
作為一名上國派來相助的將領,他與高麗朝廷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只需按照朝廷的吩咐行事。如果僅僅覺得王勛并不適任,他只要寫上對王勛的看法就足夠了,剩下的就是等朝廷的決定,完全沒必要直接表示贊同,將自己牽扯進去。
升到他這個位置上,就算是武官也該知道趨吉避兇的道理,正常情況下,絕不會讓自己陷入險境。
很明顯的,楊從先已經與高麗群臣有著解不開的利益糾葛,甚至廢去王勛之位的這件事中,他已經一腳踏了進去,所以楊從先才會如此表態。而據派駐在軍中的走馬承受上報,楊從先數次進入高麗王庭,據稱是為了質詢遼國入侵日本一事,只是沒有更多的細節。
不過這些信息已經足夠了,足以讓楊從先不能翻身,同時讓他身后的章惇吃個大虧。
為什么章惇要堅持同意高麗群臣的請求?正是不想讓楊從先成為攻擊自己的武器,至少讓自己少受點牽連。
韓岡看得出來,章惇可是已經氣得七竅生煙,卻還不得不同意高麗群臣的要求,以保住楊從先。
楊從先區區一名武將,卻參與到外藩國王的更替上。他這樣的行為,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是朝廷所無法容忍的。如果是在朝堂黨爭的時候,拿著當把柄,足以讓一名宰相由此落馬,整個派系潰不成軍。而楊從先是章惇推薦去的,同時也跟韓岡有牽扯不清的關系。真要計較起來,他們都別想好過。
幸好如今兩府宰臣都不想將事情鬧大,逼得章惇要魚死網破,韓岡反目成仇。維持朝堂的穩定對所有人都有好處。但這并不代表還要一團和氣,有機會的時候,誰都不會放棄。東西府之間,宰輔個人之間,都少不了爭權奪利。
蔡確主導下,章惇節節敗退,聽著言辭上毫不落下風,但實際上連反擊都做不到。要將這件事局限在高麗的朝堂內部,將他以及楊從先的責任洗脫,要付出很多利益作為交換。
至于是否要換一個合適的高麗國王,只要章惇表示退讓,幾位宰執都不會反對。所謂綱常大義,想要找個合理的理由繞過去,實在是太容易不過。畢竟,他們也都不想看到遼國能夠毫無牽制的并吞高麗、侵略日本。
正是有著這一份私心,章惇還能勉強維持戰線,盡量減少自己的損失。而蘇頌、薛向就不肯蹚渾水,兩邊都不想得罪,故而不想摻合進去。但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幾名沒有表態的宰輔就顯得格外顯眼。
向皇后被吵得煩了,見到殿上還有人在看熱鬧,便出言問道:“韓宣徽,蘇卿、薛卿,不知你們有什么看法?”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山县|
兰考县|
裕民县|
惠东县|
平远县|
仁寿县|
天长市|
顺昌县|
潞城市|
尼木县|
射阳县|
舟曲县|
商水县|
巍山|
阿尔山市|
宁南县|
玉山县|
商南县|
繁昌县|
沐川县|
东丰县|
上蔡县|
平凉市|
靖江市|
丰宁|
蒙阴县|
怀集县|
同仁县|
工布江达县|
通城县|
华容县|
蓬溪县|
四川省|
麟游县|
南溪县|
福州市|
岱山县|
盐城市|
佳木斯市|
苍溪县|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