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更】 “……行大錢于世,乃是王莽禍亂天下之舉,漢武前車豈可不知?這是說吾日后會連累官家下罪己詔。”政事堂中,當著朝臣們的面,向皇后抖著雙唇,將手中的一份奏章以同樣的節(jié)奏抖著:“這份奏章,眾位卿家怎么看?!” 蔡確聞言,立刻道:“此輩敗壞朝廷信用,使百姓疑天子不德,似忠實奸,不可輕饒!” 韓絳的態(tài)度稍稍緩和一點:“說似忠實奸或許過當,不過其不明事理,有害于國事,不當留于朝堂、官府。” “韓相公的意思是將他罷職嘍?” 韓絳低頭:“已有前例,殿下依例而斷便可。” “蔡相公。依相公論,當如何處置?”向皇后轉(zhuǎn)過去問蔡確。 蔡確回復道:“宜當重處,以為后人之鑒……罷官猶然太輕,當追奪出身以來文字。” “張卿、曾卿,你二人意下如何?” “兩位相公之論,臣無異議。罷官的確過輕,但追奪出身以來文字則未免過重,兩者之間,殿下可自行損益。” “臣意與韓相公相同,罷官奪職已是重懲。” “韓宣徽,不知宣徽怎么看?” “此東府事,臣不敢妄言。只望朝廷的處斷,能讓后人引之為戒。” 向皇后稍作猶豫,便下旨道:“……那就依蔡相公之言,追奪此人出身以來文字!” 這已經(jīng)是近日來,第七位因為上書廢止鑄造大錢,而被朝廷處以重責的官員了。 從古至今,鼓鑄大錢都是敗壞國政、搜刮百姓的舉措,也是奸臣當?shù)溃V不振的證據(jù)之一。 折五錢、當十錢都是明擺著的大錢,而且朝廷在其中大賺特賺更不是什么秘密。只要多讀讀史書,就知道過去鑄造大錢的用意和后果。不論史書中的評價有沒有道理,反對者都是能夠立刻便拿出史料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這本來會成為韓岡的致命傷。但經(jīng)過韓岡之前的教導,以及之后對一干反對者的敲打,兩個多月以來,京城內(nèi)的千百官員早就消停了,只有地方上,還有不曉事的官員上書諍諫。 對于這群糊涂蟲,朝廷給予的處罰毫不留情,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連續(xù)多位地方官視言辭輕重,被處以免職、降官、乃至今日奪去官身的處罰。 自始至終,韓岡都沒有說過該如何處置,全都推到了東府身上。 因為不需要他開口,兩府宰執(zhí)和太上皇后,都會幫他將事情處理好,鎮(zhèn)壓下所有的反對者。不為他事,只為朝廷永遠都填不滿的國庫,就絕不能放棄日后每年都會有的巨大收益。 沒有新近趕鑄的四百萬錢,明年春天,滿朝文武都得喝西北風。而新錢的行,終于可以讓朝廷財計稍稍松了一口氣。 僅僅是融化舊幣、改鑄新幣的買賣,每鑄好一枚青銅折五錢,就平白多掙出一文半來。至于舊有的折五錢,雖然重新改鑄,不僅不賺,反而虧本,幸而數(shù)量不多,這個損失也承擔得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