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月末了,距離要實現(xiàn)的諾言還很遠,真是無言以對。這兩天拼一拼了,能先還一點是一點。這是第一更。】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李信換下衣服,便進了書房,點起油燈,在燈下寫下一天的記錄。 炮兵的訓練科目,他正在摸索之中。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火炮的了解日深,他越是覺得這樣的一件新武器,完全脫離了過往所有武器的使用路線。 不僅在訓練上需要拋棄舊有的習慣,而且對火藥、炮彈這些資材上的需求,也讓看起來摧城拔寨不在話下的炮兵,變得十分脆弱。一旦通向后方的道路斷絕,火炮便再也排不上任何用場。 危險而脆弱,這樣的武器,卻是最容易被希望控制一切的朝廷所接受。 而朝廷那邊,也的確是控制得很緊。負責試做火藥的部分,是火器局最核心的幾個部門之一。就是負責訓練炮兵的李信,也無法靠近那里。除此之外,鑄造火炮的地方也同樣不歡迎外人。其實驗的重心,都放在火炮的材質上,鑄炮所用青銅,看著就知道肯定是用了特殊的配方,使得其后能夠承受最大程度的爆炸。 仆人進來端茶遞水,李信也沒有抬頭。直到將近千字的日記寫完,他才現(xiàn)身后的圓桌上,有著一份茶點和熱湯。 一方面是專注,另一方面,開門關門的動靜也打擾不到他。 李信親自在近處督促火炮的訓練,一天下來總少不了煙熏火燎,滿身火藥味道。而更糟糕的是,他的耳朵由于長時間的在近處聽到火炮轟鳴,而變得不靈光起來。現(xiàn)在李信要聽人說話,對方必須要很大聲他才能聽見。而他說起話來,也變得習慣性的大聲。 韓岡上次現(xiàn)了這一點,便說得弄個耳罩給他帶著,還有下面的砲手,否則還沒將炮兵給練出來,耳朵就都要給震壞了。 聽說韓岡要做耳罩,李信猜測多半跟口罩差不多,捂著耳朵的。孰料幾天后,韓岡拿出來的就是兩團棉花,讓他塞在耳孔里。 據韓岡所說,耳罩是讓人造出來了,可問題是只能給和尚和禿子用,道士都不行。 對韓岡的話,李信不明所以,也沒去追問。用棉花團子塞住耳朵,也的確有些效果。他自持身份,不方便在放炮時捂住耳朵,本來也擔心時間長了會失聰,現(xiàn)在也算是有了個心理安慰。 總不至于等王舜臣和趙隆進京后,自己就只能打著手勢跟他們聊天了。雖然李信一向話不多,可他也不想連老朋友的話都聽不清。 王舜臣正在西域鏖戰(zhàn),他的功勞和收獲,讓很多人羨慕不已,但短時間是回不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