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韓絳還是怒氣難收,只是韓岡既然明著站在皇后一邊,那么他現(xiàn)在再爭,等于就是要跟韓岡對陣,還要加上敲邊鼓的向皇后。這樣的形勢下,韓絳完全沒有得勝的機會。 之前韓絳一通作,宰輔們都沒有幫太上皇后的意思,這讓韓絳在氣勢上輕易制住了向皇后。可等到韓岡一到,幫著說了幾句話,這形勢便倒轉過來了。 沒有皆為宰輔的同僚站在天子那邊,一名宰相是能夠占些上風。可一旦兩府中有兩種或多重意見。這時候,皇帝的立場就重要了。對于執(zhí)掌九州的天子來說,做裁個斷者遠比直接下場要簡單許多。 韓絳偃旗息鼓,韓岡不為已甚,沒去追擊。蔡確、章惇又出面多說了幾句好話。贊韓絳是肱股之臣,其所慮乃是正理。只是太上皇后要鎮(zhèn)壓遼人的氣焰,不得不如此。 兩邊有了臺階下,小小的風波也算是告一段落。 不過有此故事,日后再有使節(jié)上門,說不定放炮就成了常例。 韓岡倒是覺得這樣日后會很有趣。不過今天呂惠卿和蕭禧是同時抵京。 鬧了這么一下,韓岡的視線掃過殿中的每一名宰輔,心道,應該說說呂惠卿的事吧。 呂惠卿已經(jīng)進京了。太上皇后沒有在第一時間將他給召進宮來,反而是招了遼國使者,這在外界,肯定會有人有所遐想。 呂惠卿也曾經(jīng)提到火器,甚至設立火器局的建議跟韓岡一模一樣,只是韓岡在京中,而呂惠卿并不在。不過呂惠卿的火器,是給箭矢撞上火藥包,用來增加射程,而韓岡的火器,是利用火藥的爆炸力直接將炮彈投擲出去。 這完全是兩個方向。 但了解這件事的人,也不能否定呂惠卿的眼光。火炮的成功,其實也讓人們重新認識了火藥的作用,呂惠卿的提案,在隨之浮上臺面。 軍器監(jiān)中有人將制作火箭的提議寫成了奏章,然后遞了上去。這是火器局正式建立之前的事了。甚至幾張圖紙,韓岡都拿到了。 他曾經(jīng)對來自呂惠卿的圖紙十分驚訝,這不就是一窩蜂箭嗎? 成本、人工和可靠性,完全不能與火炮相比。 不過韓岡沒有反對的意思,如果堵著不答應,反而會讓呂惠卿日后總會拉出來說嘴,還不如先把麻煩給解決了。 韓岡對火炮有著絕對的信心,既然能在另一個世界淘汰床弩和投石車,那么這個世界,也不會有什么反復。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反正真家伙到了戰(zhàn)場上一試就知道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