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18)-《宰執天下》
第(1/3)頁
流水聲漸漸大了起來,官道前方的視野也開闊了,宋遼兩國的邊境正近在眼前。
前方道路旁的一處高坡上,是隸屬于瓶形寨,位于最前沿的一處烽燧,也就是俗稱的烽火臺。
方方正正的烽燧,地基的位置比下面的官道就要高出近十丈,再加上烽燧本身的三丈高度。站在臺上居高臨下,不僅能直接觀察到遼國國境內的動向,甚至還能作為阻敵的據點,阻擋來襲的遼軍一時半刻,為后方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烽燧下是守兵烽子們的營房,就是兩間土坯的屋子,圍著屋子和烽火臺有一圈不算高的土墻,但在上坡來的道路那一段處特別加厚加高了幾分,已經類似于一些邊境村寨周圍的土圍子了。
再往下的道路邊,還能看到一座草房的地基,那是軍巡鋪。從瓶形寨出來的邏卒在國界上一圈繞下來,都會走到這里。在太平時日,肯定也會供往來的客商歇歇腳,喝水吃飯。
河東邊境城寨外圍的烽燧,只要靠在官道邊,多半如此。七八個人一隊,駐守在這一座烽燧中。同時照看著路邊的遞鋪、巡鋪。
不過這座烽燧,現在沒有士兵在上面看守,空蕩蕩的,幾條豎起的旗桿也看不到一面旗幟。烽燧的一邊外墻上殘留的箭矢,密得像是刺猬的后背。
“神臂弓。”音量極低的喃喃自語,除了韓中信本人,沒第二人聽得到。
入寇的遼軍得到了代州的武庫,烽火臺中的守軍,要面對的便是自家出產的強弓硬弩。墻上那甚為密集的箭矢痕跡,看不到幾根長箭末端的翎尾,正是神臂弓射中后的印記。
投降了的瓶形寨上看不到戰斗后的痕跡,而這一座邊境上的烽燧,卻明顯的經過了箭雨的洗禮。遼軍從代州攻來,逼降了瓶形寨的守軍。這一座小小的烽火臺卻沒有降。
韓中信世居關西,上溯三代都沒跟遼人有過瓜葛。只是眼前的這座屹立在邊境上的烽火臺,讓他想起了位于關西邊境上的老家。
眼神不知何時已變得寒如冰雪。從殘留下來的痕跡上,韓中信甚至可以分析得出,遼軍和烽火臺守軍之間攻防戰的大概步驟。
先是路邊的草棚給燒了,然后遼軍下馬,沿著坡上的小路向上佯攻——嗯,韓中信搖了搖頭,在之前,遼軍應該是派人勸降過,只是被拒絕了……
烽火臺的慘狀,再一次挑起了韓中信對蠻夷的憎恨。自幼生長在陜西緣邊地帶,家中多少長輩死于黨項人,親眼看見的暴。行不勝枚舉,對西夏的痛恨早已融入了血脈里。契丹、黨項都是蠻夷,所作所為也都一般無二。
“巡檢,快到地頭了。”
“什么?……”韓中信聞聲轉過頭來。
韓中信奉命領了一個指揮的馬軍,一路將張孝杰送到了國境邊。不過張孝杰身邊的護衛隊則有五百騎。兵力甚至過了送行的宋軍。
一路過來,不過十數里山路,但近四百宋軍騎兵人人懸著一顆心。好不容易國界就在眼前,可韓中信卻完全沒有停步的意思。親兵連忙驅馬上前來提醒他,免得大軍誤入遼國國界,又鬧出亂子來。
只是猛然投過來的眼神,讓親兵不寒而栗,不知是自己哪一點惹得韓中信起怒來。
“巡……巡檢……”
親兵聲音越來越小,偌大的漢子在馬背上都縮成了一團。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北碚区|
江口县|
罗山县|
秭归县|
微山县|
洛南县|
湘乡市|
新巴尔虎右旗|
德昌县|
周宁县|
平山县|
广河县|
松溪县|
西吉县|
三门峡市|
河间市|
麻江县|
克山县|
甘谷县|
嘉峪关市|
永定县|
武平县|
友谊县|
永宁县|
梁河县|
沅陵县|
凤台县|
漳平市|
阿克苏市|
竹北市|
上林县|
溆浦县|
甘南县|
同仁县|
且末县|
禄丰县|
三门峡市|
读书|
都匀市|
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