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宰執天下》
第(1/3)頁
【這一更算昨天的,今天三更,算作是斷更的賠罪。】
奪回了代州州城已經三天,城中的清理大體完工。忙碌了三天的遼軍俘虜終于得到了休息,同時還有盛得滿滿的大塊馬肉的肉湯
——遼軍在城內駐扎多日,留下的污物甚多。同時城中被屠戮的漢家子民,遼人都草草的丟在了城外干涸的護城河內,只蓋了薄薄一層土。現在天氣漸熱,數以千計的尸骸重新安葬,一千多沒有受傷的遼軍俘虜都被派上了用場。
而與此同時,幾座新設在各處谷口的營地也全數興修完工,完成了對雁門諸關口的封鎖。
韓岡的主力各部自此紛紛從城外進駐代州城,從這一天開始,陷落多日的雁門縣才可以說真正得到了收復。
而在另一處戰場,也就東面的飛狐陘出口處的繁峙縣,情況也很順利。
大敗之后,遼軍的膽氣已喪,無心戀戰。當第一批步卒,在騎兵的保護下,開始向繁峙縣進,駐守縣中的遼軍便立刻選擇了撤退,撤往了縣城東面的瓶形寨。
雖然在這其中,遼人玩了一個狡獪,不僅是當面撤退,還在北側山中藏了一支伏兵,打著誘敵入圍的算盤。不過當地躲入山中避難的百姓為數甚多,還有一批被打散的官軍,遼人的計劃完全沒有瞞過這些地頭蛇的耳目,其計劃很快便傳到了領軍出征的章楶耳中。因此順理成章的,這一回出征河東的軍功中,又多了兩百級。
一戰奪還了繁峙縣,在留下了四千多兵馬駐守縣中,封鎖了遼軍經飛狐道來襲的通道后,擺在韓岡面前的便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收復瓶形寨,向東進攻靈丘,做出夾擊南京道的態勢,另一個則就是繼續向北,進攻西京道。
飛狐陘的主道其實是飛狐縣【今淶源】向北至蔚州靈仙【今蔚縣】的一條南北向的山中甬道,可通西京大同——自西向東由繁峙經靈丘至飛狐的飛狐道,明確的說只是飛狐陘西向的延長線,稱為靈丘道更確切一點——蒲陰陘則是從飛狐縣向東,經金陂關【紫荊關】至易縣,由此進入南京道。
太行八陘中的兩條通道,加上靈丘道,三條路都以飛狐縣為一端起點。也就是說,飛狐縣便是太行山北段交通的中樞。
若是能攻奪飛狐縣,其意義遠比奪取朔州更加深遠。
就眼前的形勢而言,除非想讓這一次的戰爭持續下去,否則朔州即使占據了,也保不下來,必然要在談判中還回去。至于一口氣攻占大同,并且穩穩守住,則只有百分之一的幾率。
并不是說肯定攻不下來,奪取大同的可能至少有一兩成,只是韓岡并不覺得,朝野內外已經做好了滅遼的準備,甚至連想法都不一定有。沒有這樣的覺悟,這樣的軍事冒險很快就會在遼軍的瘋狂反撲中被叫停。
但僅僅是飛狐縣的話,是很難變成全面戰爭的。耶律乙辛肯定知道飛狐縣的重要性,可他下面的各部手握大軍的貴胄,愿不愿意為了一座不算知名、又處在太行山中的一處關隘付出太多的性命?這就很難說了。不比大同府,那是遼國國中人人知曉的西京,只為了大遼的臉面就不能丟棄
——對于以契丹一族的二三十萬精兵鎮壓千萬異族的遼國上層來說,邊境的丟失和一道中樞的陷落,兩者的意義完全不同。他們已經放棄了興靈,當然更可以丟掉神武縣和飛狐縣,但他們損失不起西京大同,及其南方必然連帶陷落的朔、應二州。那將是整個西京道的覆滅,更是千萬異族叛亂的序曲。再蠢的契丹貴胄都知道五京府對遼國的意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市|
岫岩|
沂源县|
新邵县|
驻马店市|
松原市|
阿合奇县|
龙州县|
新乐市|
凤庆县|
万年县|
正宁县|
章丘市|
阿克陶县|
绍兴市|
阳信县|
汉源县|
沙雅县|
喀什市|
威信县|
饶河县|
云霄县|
寿光市|
江永县|
安徽省|
锡林郭勒盟|
会宁县|
五原县|
福安市|
墨玉县|
陆河县|
海林市|
土默特右旗|
巨鹿县|
沙河市|
当涂县|
东光县|
惠水县|
青岛市|
三原县|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