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1章 停云靜聽曲中意(21)-《宰執天下》


    第(2/3)頁

    號角聲中,三支千人隊分頭而行,包抄向前方的宋軍陣列。

    “竟然都是鐵甲!”

    宋軍的行列中不少人心中一凜,來自對面的銀光刺痛了他們的眼睛。宋人對遼人的心理優勢,有大一部分來自于更好的兵器和甲胄,看見了同樣一身鐵甲的遼軍,不少人的心中都有了動搖。

    雖說遼國的鋼鐵業終究不如大宋,但水力鍛錘還是流傳到了遼國。只是由于工匠和機械制造水平的關系,甲胄兵器的產量不過大宋的百分之一二,可裝備一部分精銳,還是不成問題。絕大多數騎兵同樣裝備了半身甲,式樣基本上就是最簡陋的那一種。不過鐵甲就是鐵甲,再簡陋的鐵甲對箭矢的防御力,也能提高了幾個等級。

    “鐵甲而已。”

    李信探手從身邊的親衛手中接過了一支飛矛,提在手中。隨著他的動作,身后的選鋒們也跟著擺好了架勢。

    就是神臂弓射出的勁矢,面對鐵甲也只能俯,不可能一擊便能致人重傷。但契丹鐵騎身上那一套同樣是前后兩片組合而成的胸甲,卻擋不住沉重銳利的飛矛。三斤多重的點鋼飛矛,只要命中,不論是人是馬,少說也能帶去半條命。

    雖說李家嫡傳的飛矛之術,只要是稱手的長短兵都能拿來擲人,韓岡的老娘就使得一手好搟面杖,但慣常用的標槍,其形制重量也有定制。

    并非軍中常見的飛鉈,那僅僅是盈尺長的精鐵短槍,也非南方標牌手慣用的四尺標槍。而是長六尺,重四斤,點了鋼的單尖矛。槍尖鋒銳無儔,重心更是恰到好處,左右盤旋時極為稱手,投擲時更是能順暢的將全力灌注進去。

    這是軍器監給韓岡面子,李信寫信申請鐵匠打造飛矛之后,直接從監中派了上工到廣信軍的弓弩院來,聽候李信的指派,所造出的飛矛,成本甚至可比斬馬刀,威力卻也不遑多讓。

    騎兵飛馳,越過城外的田地,踏著猶如生鐵一般的凍土,沒有草木的地面上,一片黃土飛揚。大地在鐵蹄下震顫著,如雷音從地面響起。

    將兵馬每五六百分作一部,前后多列,輪番沖陣,此乃是遼人克敵故伎。但李信出兵不多,站位緊密,攻擊宋軍的騎兵若是鋪開來反倒浪費了人力。遼軍的三支千人隊便各自以百人隊前后分列,相隔二三十步。在奔行中,自然而然的便分了開來,有如浪潮一般向宋軍涌去。

    沖擊兩翼的遼軍領先一步,直沖目標而去。

    百步之內,快馬瞬息可至。神臂弓一射之后,便無再射的機會。一旦剪除了羽翼,宋人的中軍再強也只能授。

    面對遼軍的洶洶來勢,李信安排在兩翼的步卒各自轉向,面對外側包抄襲來的敵軍。下馬的騎兵都用短戟將戰馬的韁繩固定在了地上,張開了隨身攜帶的神臂弓。不過除此之外,陣中的宋人沒有任何反應,呆若木雞,沉穩得讓人心寒。

    百步不箭,八十步不箭,到了六十步,奔行在最前的遼軍騎兵,忽的向外一轉,在陣前打橫而過,后陣的騎兵一排排的緊隨在后,脆弱側面暴露在箭矢的射程中,但依然沒有引得宋軍箭。

    李信在廣信軍逐日練兵,一手鞭子,一手銀錢,用了一年多才練出了區區五六個指揮可堪一戰的精兵。他們并沒有多少本事,只是聽話,不聞號令,便不敢有所異動。

    目標是李信的蕭合里只,同樣帶著麾下騎兵在五六十步外兜了一圈,都沒看到宋人中軍有半點虛怯的模樣。

    轉回到出地,蕭合里只舉起了手中的長槍,先一步回轉的側翼兵馬又早一步啟動了。

    六十步沖不動,那就四十步,一步步突前,不信宋人還能忍得住。只要神臂弓一用,沒有拒馬、沒有鹿角,這樣的軍陣,接下來只能任人魚肉。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沁旗| 河曲县| 扶风县| 罗平县| 河津市| 吉木乃县| 布拖县| 富裕县| 剑河县| 大港区| 双城市| 信丰县| 通江县| 阿克| 浙江省| 蒙山县| 晋州市| 东乡| 陇西县| 正镶白旗| 磐安县| 保山市| 南昌市| 顺义区| 射洪县| 永仁县| 嘉峪关市| 科尔| 包头市| 临洮县| 调兵山市| 丰顺县| 乌拉特后旗| 靖安县| 涟水县| 吉首市| 岢岚县| 通城县| 涿州市| 韩城市|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