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停云靜聽曲中意(18)-《宰執天下》
第(2/3)頁
韓岡曾親耳從沈括嘴里聽過畢昇這個名字,那是他將話題引到印刷術時聽說的——因為正好是沈括的堂兄弟,收藏了畢昇留下來了一堆膠泥活字。在沈括出版的筆記中,也有這一條記錄,甚至還將跟韓岡的一番對話也記錄了下來,比另一個是空中的《夢溪筆談》中多了不少內容。
畢昇是仁宗時在杭州開的印書坊,此時早已不在人世,遺產都成了沈家的收藏,但技術還是流傳了開來。到如今幾十年過去了,不說杭州,就是京城中的活字坊也不止一家。利用活字印的佛偈、佛經的小冊子,相國寺門外就有的賣,《蹴鞠快報》現在也都是用活字印刷了。
只是不是膠泥活字,而是木活字,基本上都是軟木,制造和排版都挺方便,只是印刷質量不好,比最差的福建版還要差,錯字漏字是正常現象,排版不齊更是活字印刷的特征。因為活字字模磨損,而使得隔幾行就有一兩個字字體模糊,也一直都無法避免。
至于鉛活字還沒有著落。韓岡記得是鉛活字是三種金屬的合金,似乎是可以避免熱.脹冷縮的問題。可他只記得鉛和錫,剩下一個究竟是什么全然忘光了,所以韓岡考慮著先用鉛錫合金湊合。
不過印刷術的第一要務終究還是油墨。如今的印刷用墨很難用到金屬活字上,需要油性的墨汁。
韓岡對油墨不陌生,還記得他前世時,經常被考卷和講義上的油墨弄得手上一團黑,甚至還幫老師用蠟版刷過考卷。
有了油印技術,與鉛活字配合,有著極大的潛力,展下去,應該就是后世標準的活字印刷術了。
韓岡去年回到京城,準備在學術上用心的時候,就開始未雨綢繆,寫信給馮從義讓他去找人搭個攤子。雖然他懂得不多,但油墨這個名字就是最關鍵的提示,剩下的就是讓匠師們去一點點實驗好了。
這件事,來回只用了半年多就有了結果。就在年前,韓岡便收到了從鞏州捎來的油墨成品。減去書信在路上的時間,以及馮從義尋找工匠的耽擱,真正花在研究上的,只有一兩個月。
不過當韓岡打開包裹,看到幾個當啷落在桌上的墨塊,心情卻就只能用啼笑皆非來形容了。
墨要怎么做?很簡單,就是收集炭黑,混合上膠,一番炮制就能成黑沉沉硬邦邦如同石頭一般的墨塊了。大體的流程便是如此,剩下的質量好壞就只是細節問題。其中作為字墨本體的炭黑,多是燒油脂豐富的木料來制取,也有燒煤塊的,而馮從義招來的墨工,看到油墨二字,便聰明的燒油取炭。
馮從義找的工匠自然是一流的墨工。因為韓岡在信上說,多試幾種油料,找出最合適的配方,所以他創建性的將菜油、豬油、松油、石油混在一起燒。馮從義在信上也說了,混合的比例的確很重要,而他聘來的墨工已經通過大量的實驗,找到了一個絕佳的配方比例,燒出來的炭黑是一流的。造出來的成墨不比當今一流的上品好墨稍遜,若是能從歙州【徽宗時改名徽州】找幾個老墨工過去,甚至能造出不遜李庭珪父子的墨來。
而在父母的信中,也提及了此事。在信上,自家老娘還感嘆韓岡終于像個文人了。終于開始在筆墨紙硯上做文章,不再是去明打打殺殺的兵器甲胄了。
韓岡還能說什么?直接去信讓馮從義看著辦,能不能讓墨也成為隴右的特產,就隨他去好了。
而制造油墨的想法,也決定過幾日在京城里找家印書坊來想辦法好了。熙河路離得太遠,許多話一下沒說清楚,誤會就大了,還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澄清的。
喝了口熱茶,韓岡坐正了身子。
新法印刷術事關千秋萬代,份量之重比邊關上的交鋒都重要千百倍,可終究不是眼前的急務,現在需要考慮的終究還是眼前的這一戰。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延长县|
安远县|
六安市|
获嘉县|
宜春市|
龙井市|
博湖县|
长子县|
巴林右旗|
台北市|
丰城市|
武安市|
金溪县|
扎鲁特旗|
宜兰市|
昌宁县|
瑞昌市|
大洼县|
咸丰县|
长汀县|
永胜县|
五原县|
滨州市|
四川省|
临西县|
太仆寺旗|
兰考县|
伊金霍洛旗|
仁布县|
忻州市|
新郑市|
金沙县|
贡嘎县|
瓮安县|
通道|
南汇区|
启东市|
义乌市|
霍邱县|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