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從熙寧八年到熙寧十年,兩年多的時間,張載在京中教授的弟子以千百計,而關學一脈對于經(jīng)義大道的闡述,也逐漸深入人心。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作為關學一脈的根本經(jīng)義,甚至京城中普通百姓,都能說個一二來。而天子據(jù)說對這四句話也很贊賞,甚至親筆在集英殿的素色屏風上寫了下來。 王旁將帶來探病的禮物讓張家的人收下,進去探視了一下。張載差不多已經(jīng)是進入了彌留之際,妻兒皆在身邊,一干得意門生在旁守著。 張載傳道授業(yè),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教授過的弟子數(shù)以千計,但真正得他看重的并不多,也就寥寥十來人而已。人數(shù)雖少,卻也足以傳衣缽。呂大忠、蘇昞、呂大臨這樣的得意門生就守在他的身邊。 病痛的折磨下,張載已經(jīng)瘦脫了形,臉上一片由疾病引起的潮紅,呼吸時喉間帶著嘶聲,甚至許多時候都感覺著他好像連話都不能說,根本都喘不上氣來,仿佛溺了水一般。 呂大臨看著呼吸艱難的老師,難過的轉過身,不忍再看下去。 到了最后的時刻,張載的意識反而愈加的清醒,平生的經(jīng)歷在眼前一一閃過。 幼年時,隨母扶亡父靈柩出蜀,因無錢回返開封鄉(xiāng)里,最后停在了半道上的橫渠鎮(zhèn)。自此以后,他便與橫渠和關中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讀書習文,娶妻生子,被范仲淹所勉勵,自此鉆研經(jīng)義大道,考上了進士,又回到關中講學,直到如今,門生遍及天下。 回想此生,未有虛度,也可去見范文正了。 睜開眼睛,望著房中。 “進伯、季明、與叔……”張載是一個個叫著房中他最親近的弟子們。呂大忠等人都立刻湊前了上來。 “差不多到時候了。”張載低聲說著, 眾人聞言都是一震,有幾個都不禁落了淚下來。 “‘存,吾順事;沒,吾寧也。’當記著這句話,生死有常,切勿做小兒女態(tài)。”張載掙扎的要坐起來,連忙就有人扶上去。 “我要沐浴更衣。”張載臨終不亂,依然謹守著儒門的禮儀。 房中一下就忙碌起來。張載望著朝南開的窗戶,沒能在最后一刻,與得意弟子見上一面,張載有些遺憾。若說曰后能光大關學門楣的弟子,韓岡必然是其中一人。 “只可惜玉昆不在。”他低聲說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