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最近軍器監(jiān)也有在實驗,”韓岡說道,“如何用用石炭來煉出好鐵。” “不是煉鐵五行缺木,必須用木炭竹炭嗎?”王雱奇怪問道。 “但木炭、竹炭總比石炭要貴。尤其是徐州,附近的樹木差不多快砍光了,要從登州運木炭過來。擴大產(chǎn)量之后,成本只會越來越高。而一旦改用石炭成功,就可以用上河北的便宜生鐵了。另外曰后若是能在徐州附近尋找石炭,鐵價只會更為便宜。” “玉昆,你那個實驗還要多久才能成功?”王安石聽得怦然心動。 王安石好言利。當年推行農(nóng)田水利法的時候,外面還有笑話流傳說,有人建議甚至向他填平梁山泊,即可得八百里良田。雖然這是無稽之談——梁山泊是東京連通京東東路的的轉(zhuǎn)運通道,五丈河、濟水、汶水的水運都要從這里經(jīng)過,每年幾十萬石的糧食要從此經(jīng)過,怎么也不會有人打梁山泊的主意——但王安石對為朝廷省錢、掙錢的迫切,卻是沒有半點虛假。 韓岡沉吟了一下,搖頭苦笑。焦炭的事還不一定能成功,就算有了焦炭,煉鐵高爐也需要時間,韓岡無法確定是否成功,不會說出來給自己找不痛快:“恐怕要不少時間,不可能即刻建功……只能慢慢來好了。” “只怕利用石炭降鐵價,也是為了曰后的鐵船?”王雱笑問道。 “算是吧,只是沒有十幾年也見不到成品。”韓岡笑了笑,“不過往鐵船去的每一步都能見到功效,倒也不至于會半途而退。” “也就是說,玉昆你暫時無意出外?” 王安石的問話聽著有些奇怪,韓岡皺眉一想,心中就有了數(shù),笑道:“是哪一位點了小婿的將?是不是種諤?要小婿做什么?隨軍轉(zhuǎn)運嗎?” 王安石臉上浮出的淺笑蘊意頗深:“玉昆你可知有多少西軍將校,聽說要開戰(zhàn)后,就想要你去管著他們的糧秣?” 韓岡怔了半刻,最后化作一聲笑嘆:“幸好不是帥位。”頓了一下,又道:“幸好只是糧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