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顧喬一家運氣好,曬糧的時候連日里都是大太陽,這省了她們不少事。 譬如收糧。 每日稻谷清掃、翻曬完畢后,待到太陽落坡,她們僅需要將曬席里的糧食用曬谷耙推做一堆,再將曬席翻卷過來蓋在上面即可。 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防潮,因為夜里氣溫低,谷物若不蓋上曬席,表面容易凝聚露水。 若是遇到天氣有變,還得將稻谷全部收進麻袋背到糧倉里去,這來回裝袋、搬運才是最令人頭疼的事情,好在天氣好節省了這一環節。 等到糧食都曬好后,還需要用風簸再一次將稻谷和雜草、空谷殼剝離,這一道工序稱之為“選米”。 “選米”就是將飽滿的谷粒與干癟的、空殼的谷粒分離開來,這就需要借助風簸。 風簸是一種傳統農具,大約成年男子高,一端是渾圓的腹腔,內置搖扇;另一端則是個方形出口,腹下設有一前一后兩個錯開位置的向下出口。 風簸內置木質扇片,用生鐵做軸,用手搖動便可吹風,進行“選米”和“吹米”。 顧喬等一眾小朋友對于手搖風簸都非常感興趣,一個個爭搶著搖動把手,像是發現了什么新奇的玩意兒。 自從顧喬送了顧曉魚簍后,這小姑娘就怯生生地跟在她身后,儼然成了她的小尾巴。 看到小姑娘眼里全是渴望,顧喬立即關心地問她:“你也想搖嗎?” 此時正是顧凌在搖風簸,小小的人,像是要故意顯擺自己“男子漢大丈夫”的力氣似的,將把手搖得飛快。 因為風力猛增,空谷殼和細稻草飛得又高又遠,都飛出了籮筐的范圍,而飽滿粗壯的谷粒則從下口紛紛落下,嘩啦啦的,原本優劣參合的稻谷,立即被風簸輕而易舉地分為兩堆。 “哇!顧凌好厲害!” 旁邊的小伙伴用力鼓掌,顧凌臉上更添得意之色。 “輕點兒,東西都出去了。這樣好不好,讓我們顧曉來試一試。”顧喬牽著顧曉,來到了顧凌身旁。 顧凌正搖得開心,被顧喬打斷不說,還被她說他搖得不好,立即不悅地皺起眉頭,猛地用力搖了一下,然后放開手講道:“來啊,這誰啊,這么厲害你來啊!” 他不愿和顧喬撕破臉皮,所以將怒意發泄到了顧曉身上。 顧曉一張小臉立即漲得通紅,本就膽小的姑娘,眼里頓時蓄起眼淚。 而被顧凌放開的把手,此刻正隨著慣性在飛速轉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