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焯水,能夠去除豬肉中的雜質和血水,特別是肉皮中的那些臟東西,雖然已經被烙過一遍了,但是毛孔中依然還有殘留。 只有用熱水徹底煮一遍,才能把這些臟東西給徹底清理下來。 這樣會有效去除肉中的異味,同時做出來的紅燒肉,看上去會更加剔透。 特別是肉皮部分,看上去非常誘人,如同果凍一般。 鍋里的水燒熱后,袁德生往里面加了一勺料酒。 肉類焯水沒啥訣竅,基本上都會放入蔥姜和料酒這三樣配料。 這不僅能夠有效去除肉中雜質和異味,同時也能給肉里增加一些蔥姜的香味兒。 鍋里的水燒開后,袁德生先把浮沫撇了一下,然后他用漏勺,將鍋里的肉塊給撈了出來。 撈出來后,用熱水沖一下,把肉表面的浮沫徹底沖洗干凈。 然后他把肉放在一邊控水。 控水的時候,他架上炒鍋,鍋里倒入花生油,開始準備炸肉塊。 之前討論的時候袁德生就說過,油炸能夠鎖住肉中的水分,使得燉出來的紅燒肉吃起來更嫩,肉汁更足。 而且炸一下之后,肉塊不管怎么燉煮,都會保持方方正正的造型。 這樣的賣相不僅更好,而且還更利于擺盤,吃起來也更過癮一些。 當然了,油炸最重要的一點,其實還是用熱油逼出肉塊中多余的脂肪。 紅燒肉之所以吃起來肥而不膩,原因就是油炸之后,里面的肥油已經少了一些。 雖然看著依然是顫巍巍的樣子,但吃起來,卻完全沒有油膩的感覺,反而越吃越想吃,怎么吃都覺得吃不夠。 油溫六成熱的時候,袁德生把筐里的肉塊倒進大漏勺中,在水池上面反復顛簸幾下,盡可能的把肉表面的水分甩出來。 ——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炸肉時候出現炸鍋的情況。 “做這一步假如沒把握,可以先把肉塊放在吸油紙上將表面的水分擦干,這樣炸的時候會更安全一些。” 袁德生看著徐拙提醒兩句,然后將漏勺放進了油鍋中。 等所有肉塊全都浸到熱油中,他用手一翻,把漏勺從鍋里拿了出來。 用這種方式炸肉,能夠有效防止鍋里的熱油被濺出,比較安全。 不管什么時候,油炸食物的時候都比較危險,所以一定要謹慎對待,不能掉以輕心。 肉塊下入油鍋里之后,鍋里就沸騰起來。 “等會兒鍋里的油可以用來炒素菜,味道會比較香。” 于培庸在一旁說了這么一句。 在烹飪中,一向提倡素菜葷做和葷菜素做。 比如炒青菜,在炒的時候,一般都會往里面放一點豬油,這樣炒出來的青菜明顯會更香一些,而且菜葉子會顯得很油潤,吃起來更誘人。 至于葷菜,反而會想辦法減少油脂。 比如這道紅燒肉在做之前先進行油炸,就是為了有效去除豬肉中的油脂。 肉塊在鍋里炸了兩分鐘左右,袁德生用勺子在鍋底推了一下,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肉皮粘在鍋底。 畢竟肉皮富含膠質,在熱油中很容易化開,所以要防著這一點。 又過了幾分鐘,當鍋里的肉塊表面微微泛黃的時候,袁德生便用大漏勺,將鍋里的肉塊全都撈了出來,然后放在油鼓上控油。 “不能炸太狠,表面微微泛黃就可以撈出來,因為炸時間太長的話,豬肉的外皮會發干變硬,這會影響成品的口感。 但是炸太輕了也不行,因為炸得太輕的話,肉的表面沒有被夠火候,沒法鎖住肉中的水分。 這樣燉出來肉,吃起來會發柴,沒有紅燒肉入口即化的特點。” 袁德生很喜歡徐拙這個努力的小伙子,所以把肉塊撈出來之后,他沒有立即動手做下一步,而是認真跟徐拙講著炸肉時候的注意要點。 說完這些之后,袁德生這才開始準備做紅燒肉要用到的配料。 首先是糖色。 毛氏紅燒肉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用醬油上色,而是用糖色。 而且在做的時候,糖色一定要先炒出來盛到碗里,不能炒好糖色之后直接下入肉塊,這樣做出來的肉雖然也好吃,但香料的香味兒要差點意思。 嗯,毛氏紅燒肉在做的時候,需要先把香料炒香,然后再放入肉塊和糖色進行炒制,最后加水燉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