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御前論軍事-《帶著倉庫到大宋》
第(2/3)頁
雖然他未曾去過前線,但只從得到的戰報內情來看,就已能清晰地分析出不少東西來了。宋軍一開始所以能取得節節勝利,壓根就不在于什么全軍壓進,而是因為當時的遼軍準備并不夠充分所導致的。另外這其中說不定還有他孫途的一分功勞在呢,因為從宋軍的進軍作戰路線來看,他們分明就是挑中了遼軍邊防的漏洞在作突襲打擊了,這哪有不取勝的道理?
而宋軍所以能輕易選中其弱點打擊,正是靠的孫途在幾年前和童貫前往遼國出使時所獲取的遼國邊防圖的指引。他還記得清清楚楚,那上頭可是把遼國邊軍的具體布置,甚至是城池關卡的內部情況都標注到了,只要有的放矢,就必能輕而易舉地攻破遼軍防線。唯一讓人有些不解的是,既然如此,為何宋軍在取得了數場大勝后情勢又急轉而下了呢?
至于說現在再不顧一切地與遼軍作正面決戰,哪怕宋軍在兵力上占據著絕對優勢,怕也不可能取勝了,甚至反而可能釀成一場戰略性的慘敗。所以說,若是要孫途來進言的話,他便會勸皇帝下旨退兵,繼續以雁門關等雄關為依托,與遼軍打一場消耗戰。
因為他看得很清楚,其實論起宋對遼最大的優勢,一向就只在一點,那就是雄厚的國力。尤其是到了今日,遼國后方早已烽煙四起,金人在遼國內部大殺四方,那前線與宋交鋒的遼軍后勤補給勢必短缺,只要能拖上一段時日,就能將整支遼軍徹底拖垮。到時再與金軍南北夾擊,則大破遼軍,奪回幽州就更不是什么難事了。
而且如此一來,還有一個極大的好處,那就是能保存宋軍的絕對戰力,為將來應付南下的金軍做好充足的準備。在他眼中,遼人早就不再是大宋的威脅了,金人才是最可怕的敵人。
只是這些話孫途卻不好說,因為他看得出來,朝中君臣早已拿定了主意,連旨意都已經傳達去北邊了,又怎么可能因為自己的一番說辭就改變呢?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本就被皇帝所猜忌,只是顧慮江南之事,才由著他做個閑散侯爺,現在大唱反調,除了惹天子生氣,讓群臣恥笑,卻是半點用處都沒有的。
孫途從未想過要當什么大宋的忠臣,所以就連這點口水都省了,只是在后頭就跟看戲似的看著那些臣子把一個個看似有理,其實卻根本于事無補的建議提出來。
只是他這看戲的狀態終究沒能持續到底,因為很快地,趙佶就點了他的名:“越侯,對于北方一事你可有什么見解嗎?朕可記得清清楚楚,你可是我大宋這幾年里少有的名將,在山東和江南屢立戰功,幾乎未嘗敗績呢。”
想躲都躲不了,孫途只能無奈走上前來。其實他心里也很明白,既然皇帝特意下旨讓自己今日入宮參與朝議,就定是有東西要問到自己了。
在略作思忖后,他便說道:“陛下,臣以為北伐一戰確實相當兇險,我宋軍本就在戰力上不如遼軍,再加上遼軍有哀兵之勢,若是正面作戰,我軍勝算應不足三成……”
“越侯,你這話可太危言聳聽了吧?你剛才也應該聽見了,我大宋天兵北伐之初可是一直穩壓遼軍一頭的,何來不如敵軍一說,你可不要長他人志氣滅我大宋威風啊。”當下,就有官員不陰不陽地開了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