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咸陽城,阿房宮 看著大殿中幾十位大臣,這幾乎是整個大秦的實權人物了。李辰從陳平點了點頭,說道:“陳平,將咱們的情報說給諸位大臣聽聽。” 陳平絲毫沒有怯場掃視了一眼在場的大臣,鏗鏘有力的說道:“根據情報,東海,泗水兩郡糧食絕收會在八成以上。九江,南陽,會稽,潁川四郡的糧食絕收在五成以上。濟北,碭郡,南郡三郡的糧食絕收也會在三成以上。” “侯爺,搞錯了吧。我戶部前些時日收到各地的信件中,這青苗也都是長勢很好的。”陳平話音剛落,戶部尚書王倌便急切的說道。 “我也希望這是錯的,可這就是事實。其余郡縣已經陸續開始秋收,可唯獨這九郡到現在還是青苗。東海,泗水兩郡的青苗上居然顆粒未結。諸位,這其中的緊要應該不需要我說了吧。”李辰的臉色似乎有些不好看。 大秦的三十六個大郡之中,有些偏遠貧窮的郡縣,僅僅只能自產自足。有些郡縣則頗有余糧,正是這些有余糧的郡縣在支撐著大秦的運轉。偏偏這絕收的九郡,都是有余糧的郡縣。除了這九郡之外,也僅僅只有三秦,關中,巴蜀,百越地區能夠有些余糧。 “王倌,庫里的余糧可還能撐過來年。”始皇問想戶部尚書王倌。 “老臣算算。” “老臣算算。”王倌急的滿頭大汗。 戶部可是肥缺,掌管了全國的開支進項,王倌能坐上戶部尚書這個位置,除了了始皇的心腹之外,自然也是有陣本事的。這戶部的余糧有多少,每年的進項有多少,每年的支出有多少,都烙刻在王倌的心中。 “陛下九大倉里所有的糧食都拿出來,應當能夠撐的過明年。”王倌老頭似乎是算清楚了,開口說道。 “陛下,侯爺,臣有話要說。”陳平突然開口說道。 “說。” 始皇說罷,李辰也沖陳平點了點頭。 “臣以為九大倉里的糧食不夠,遠遠不夠。賬不是王尚書那般算的,國事不是加減法。” “我且問王尚書,若是救災,從各地糧倉運往災區,路上的損耗是多少。” “糧食到了各地縣衙,縣衙里的漂沒又是多少。受災之后,各地是否安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