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十四章:舉族而遷-《莽明》


    第(2/3)頁

    故此,決定力挽張氏山河的張族長,自不會甘心坐看它人起風云,他要前去膠州打開一片新的天地。自兩年前孔有德兵變禍害了山東半島,到現在那邊也沒緩過氣來。

    張誠言認為,那邊大有可為。

    方景楠并不太清楚山東的情況,既然老族長有壯志雄心,他自然不會阻攔,而且他也沒有立場阻攔,拒婚之后非親非故的不是嘛!

    方景楠唯一能做的,便是讓行鋒、牛有德等人把身上的鐵甲脫下,全部送給張守勇率領的黑旗軍,以添武力。

    做為回報,張誠言直接送給了他十顆銀冬瓜,每一顆都重達五十斤,折成銀兩為8000兩。

    這樣的銀冬瓜,張氏還有三百個!足足二十四萬兩白銀。

    而藏銀的地方,誰也沒有想到,就在縣城北四里外的伍姓湖,一處凹進去的隱秘湖灘深處。而不是人人猜測的張氏祖墳地的東山洞周邊。

    如今舉族而走的張氏,自然要把這些銀冬瓜挖出來。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一群人偷摸著來到伍姓湖,點燃火把,悄摸地挖出幾百個銀冬瓜。

    爾后,一切準備就緒,蒲州張氏兵分兩路,開始了遷族之行。

    *

    汾河,山西人的母親河,黃河第二大支流。從太原府寧武縣一直往下一千四百里,抵達蒲州滎縣匯入黃河。

    方景楠是騎馬來的,一路奔波把大腿兩側都磨破了皮。出于對山川河流的無知,他完全沒有去想,還可以從更加便捷的水路走的。

    而張氏的遷族大挪移,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走水路,畢竟這七百戶人家可不僅僅只是去個人,鍋碗瓢盆家什農具,大大小小淋淋總總,那是都得搬過去的。

    若是走陸路,怕是要小半年才成。

    滎縣李氏是張家的姻親,張守仁的老媽就是李氏族人,李氏依著汾河而居,經營著河運生意,最興旺時,族里有著兩百條鹽船,一次性運鹽可達幾萬石。

    如今滎縣李氏隨著張氏一起,也都沒落了。不過就算再沒落,幾十條鹽船還是有的。

    幾千人的遷移,自然不可能一窩蜂一起走,而是分成幾個批次,收拾準備好了一批走一批。

    方景楠等人輕裝上陣,自然是收拾的最快的一批。

    汾河岸頭,方景楠襟身而立,望著大水滾滾向南,河風吹來,衣袂飛舞,好一副江山如畫。

    “此去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預祝方小郎立功殺敵,前程萬里。”張守禮代表父親前來送行,稍晚他們都要去膠州。

    方景楠拱手道:“謝禮叔夸贊!另外,我與族長一早相商,安頓好后,雙方每月都通報一次情況。等我這邊匠作營空出力來,也會定期給黑旗軍輸送鐵甲裝備。并非一別不往,禮叔無需擔心。”

    張守禮拱手朗聲道:“如此,告一聲珍重,再會!”說罷,他看向了不遠處指揮族人上船的二兒子張真靈,心下暗暗一嘆,希望此子跟著他能有所長進吧。

    這批次隊伍,方景楠除了帶上了張景萱外,那十五名愿為家族榮耀而去死的張氏子弟也隨同前去。

    一行三十一人分坐四條鹽船,那些戰馬不便乘船也都送給張守勇的黑旗軍了,載著八千兩紋銀,朝向太原府城,逆流前行!

    方景楠站在船頭,迎著微風,忽見行鋒頻頻回首朝岸邊打量,不知在尋找什么。

    “找啥呢?”方景楠問。

    行鋒嘿嘿一笑,撓著頭道:“沒啥沒啥!”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丰县| 武定县| 厦门市| 邢台市| 达州市| 乡宁县| 乐陵市| 靖远县| 金门县| 清涧县| 紫云| 盖州市| 福泉市| 巴里| 西平县| 杭锦后旗| 新龙县| 红河县| 万山特区| 昌都县| 东宁县| 巴彦淖尔市| 康定县| 游戏| 新营市| 新和县| 古蔺县| 南昌市| 上饶县| 喀喇沁旗| 三河市| 榆林市| 临邑县| 任丘市| 郁南县| 静安区| 双柏县| 阜新市| 湖口县| 镇巴县| 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