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橫店,羊城街。 這里是國內(nèi)拍民國戲最重要的場地。 最夸張的時候,一天內(nèi)同時又15個劇組在這里拍戲,其中12個是民國劇。 不可謂不多。 《戰(zhàn)星城》絕大部分戲也要在這里拍攝。 上午。 慕魚和楊宓一同來到片場。 他們倆都沒化妝,因為今天沒有他們的戲份。 主要是拍男二和男四的戲份。 男二是老戲骨程偉。 說起來,他還是慕魚的師兄,正兒八經(jīng)的那種。 因為他是上戲表本畢業(yè)的,是89級的老學長了。 而男四,是去年一起合作《杉杉》的牛俊峰。 慕魚一開始并不知道,還是來之前才知道的。 這很正常。 隨著國內(nèi)影視專業(yè)化程度越來越高,不再是以前那種小作坊的制作模式。 影視公司追求的是效率和利潤。 以前拍戲的時候,主要演員提前幾個星期在一起研討劇本,學習討論的情況基本不存在了。 一是演員很忙,往往新戲開機的時候,演員上部戲剛剛殺青,甚至還沒殺青。 連開機儀式都沒時間參加。 二是片酬越來越高。 不只是演員,還有導演,甚至編劇的片酬都在提高。 制作方就是想讓演員,導演和編劇提前一兩個星期在一起研討劇本,也付不起那個代價。 所以,現(xiàn)在一部電視劇或者電影,開機前演員相互沒見過面是很正常的情況。 一座私立學校里,熱熱鬧鬧的站著一大群人。 正是《站星城》劇組的人員。 開機儀式就在學校里舉行,香案已經(jīng)擺好。 只等著吉時到來。 說起開機儀式進香拜神的流程,很多人都說是香江流傳過來的。 其實并不盡然。 進香拜神本就是華夏的老傳統(tǒng),自古有之。 從古代開始,各行各業(yè),但凡有大的活動,都少不了上香祭拜這一項。 何來香江傳入內(nèi)地一說呢? 只不過是香江影視業(yè)起步早點,僅此而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