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意思的是,知乎大V每一次出走,非但沒有引起知乎的衰退,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平臺反而獲得更多的融資和彈藥,比如悟空問答挖角以后,才完成4.3億美元的E輪融資,估值接近35億美元。 不得不說知乎的心挺大,從不限制公眾號等多平臺運營策略,甚至包括導流。比起頭條系對公眾號的如臨大敵,這方面沈鋒必須點個贊。 一魚多吃或者多平臺運營早就不是秘密,所有頭部自媒體早已盛行,沈鋒更腹黑一點,這些嘰嘰歪歪的家伙恐怕是希望借著出走的噱頭,爭取其他平臺的羊毛吧? 比如喜馬拉雅或者百度? 三年前就開始嘗試商業化,每次偷偷摸摸小心翼翼的樣子,什么剛開始只允許網站廣告,然后才一步步開放客戶端廣告。 官方公眾號100多萬粉,硬不接廣告,這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在內容問答領域,雖然也開放機構號,但并未有特權,反而限制更多。導致盡管賬號越來越多,但并未被營銷內容水化。 說白了人家在你這里全是白忙活! 站在老板的角度分析,沈鋒百分百肯定任何逼宮屁用沒有。哪怕知乎現在點贊top10的大V全部出走,短期可能有點小影響,但長期絕對沒事,原因在于知乎的確有很強的造血能力。 打造一個社區最關鍵的不是建筑有多漂亮,裝飾有多華麗,而是氛圍和文化。 知乎的社區文化可以說是整個互聯網平臺里最好的,按照CEO周源的話說,什么是知乎文化? 就是認真你就贏了的新知理念。 在這樣的社區文化熏陶和精神感召下,知乎只會擁有更多的意見領袖和大V。所以哪怕釜底抽薪,也能再造一批新的出來,不爽就滾蛋。 二戰小鬼子為什么太平洋戰爭會輸? 因為打著打著發現,自己打掉老美一艘船,人家馬上能造出兩艘出來。 好容易偷襲完珍珠港,結果把人家的軍工制造潛力全部激發出來了,越打反而越多! 這還怎么玩? 沈鋒放下報告,來到窗邊,其實所有互聯網公司都一樣,變現千萬條,人設最重要。 知乎是極少數沒有被化的平臺,除少量機構號,絕大部分都是個人運營,哪怕是頂級大V。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