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要是孩子沒了,大人在,下一個嫡皇子,又得等到猴年馬月。 臣民們迷信,會認為是皇帝不行,老天爺都不保佑。 為了穩定大清的基業,還有邊疆戰士們的軍心。 孝莊皇太后只一句“保大業”,赫舍里皇后便沒了,產下了今日的太子。 反正女人不值錢,死一個女人,后宮佳麗三千頂上去。 于是,一個年僅21歲的年輕女人,因局勢所定,成了大清去得最早的皇后,也是唯一一個難產去世的皇后。 這個年輕的皇后,最后是為了政-治犧牲的。 身在皇家,享受著榮華富貴的同時,帶來的也是莫大的凄慘。 不僅要容忍皇帝尋歡花叢,就連生孩子時,也擺脫不了普通人家保大保小的命運,這是何等的悲哀。 這也是康熙為何慣著太子,百般寵愛。 正因為赫舍里皇后,用生命生下了這個孩子,他心中充滿了身為帝王的愧疚。 這是一個男人對妻子的愧疚,只好彌補在孩子身上。 為了這份愧疚,他打破了大清不早立太子的規矩。 在太子一出生時,就立為皇太子。 還帶在身邊親自撫養,日夜教導,并多年不立皇后。 想到這,若音無奈的搖搖頭。 康熙的愧疚,卻引發了九龍奪嫡之爭。 如果當年他不立皇太子,將立太子的遺囑,藏在正大光明的匾額之中。 駕崩后再宣布新的皇帝,或許就不會有九龍奪嫡了。 康熙自以為對太子是一種補償,反而害得太子成了眾矢之的。 這就是不按老祖宗規矩辦事的后果。 所以說啊,老規矩它是嚴格,卻也是有道理存在的。 身在帝王,也應該時刻保持理智,斷不能感情用事。 想想赫舍里皇后,虧得還是一國皇后,可不比李氏的命值錢。 可是,在這男尊女卑的朝代。 女人的命,定是沒有孩子值錢的。 若音終于能體會到,她當年生大阿哥時,好不容易懷上的嫡子。 可難產時刻,四爺卻命令產婆,一定要保大人。 在這個朝代,他能有這樣的決定,已屬不易。 如果說......嫡皇子是一個國家的希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