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是一方好的硯臺,承載了一個充滿靈感的過程,是風(fēng)度的顯現(xiàn)和張揚(yáng)的個性。 有些人得到一塊好的硯臺,會將它作為終身伴侶,刻上自己的名字。 而且,毛筆書畫,本就是大清特有的,是一個民族的象征。 可她實在不敢相信,弘毅才多大的人,就有這種思想覺悟了。 就在這時,她聽見弘毅道:“額娘,我先回前院試試這個硯臺,再找工匠刻上我的名字。” 若音淺笑著道:“去吧,你年紀(jì)小,夜里少熬夜。” “謝額娘關(guān)心。”弘毅小心翼翼收好硯臺。 就便帶著弘修,回了前院。 四爺則留在了若音這兒,看來是要在正院過夜了。 若音抬頭看了看外頭的天色,正準(zhǔn)備伺候四爺更衣洗漱。 就見李福康笑瞇瞇地進(jìn)屋了。 他打了個千,喜滋滋地道:“主子爺,福晉,外頭有個探子,說是五格都統(tǒng)píngfǎn了瑤民,已經(jīng)回京,正在宮里頭復(fù)命,說是待會要來府上和四爺小敘。” 聞言,若音心中震驚。 她撐著桌幾起身,聲音顫抖地道:“爺,我沒聽錯吧,我哥píngfǎn了瑤民,回京復(fù)命了!” “你沒聽錯。”男人將手伸過桌幾,緊了緊女人微涼的手。 若音笑了笑,竟然喜極而泣。 不知怎的,她的身子,對五格有種極強(qiáng)的兄妹之情。 加之五格一直待她挺好,她這會子是真的替五格、也替五公主高興。 別看她平日里嘻嘻哈哈,可這件事,一直跟塊石頭似得,壓在她的心上。 因為那起義的瑤民,可是有將近一萬人。 康熙在五格出京時,只給了五格五千士兵。 而且,五格是京城里土生土長的北方爺們。 對南方的路線,根本就不及瑤民熟悉。 她實在沒想到,在實力與地理優(yōu)勢都不及瑤民的情況下,五格居然píngfǎn了瑤民! 若音聳了聳鼻子,高興地吩咐李福康。 “你出去跟那探子說一聲,就說我哥一路上舟車勞頓,叫他夜里好好歇息,我改天去府上看他和五公主。” 其實她心里想的,不是這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