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后又出家當了和尚,卻被鄉(xiāng)紳說服,娶了人家的女兒。 本來應該是沒什么事情,這輩子能得到善終。 卻因為自個兒嘴不嚴實,酒后說漏了嘴,被抓到這兒來了。 此時,只見康熙瞇了瞇犀利的眸子,淡淡問道:“朱慈煥,朕之前拜謁明皇陵,發(fā)現皇陵無人打理,想找個人來管理明孝陵,思來想去的,旁人不合適,只有明皇室的后裔,也就是你最合適,你覺得如何。” “回皇上,草民不過一把老骨頭,哪里能堪當重任。”朱慈煥委婉地拒絕。 他活了一把年紀,過了一輩子清貧的日子。 如今面對康熙一反常態(tài)的“親善”,哪里敢接受。 他甚至能想得到,派他守皇陵后,屆時再找個緣由,發(fā)落了他。 畢竟,先給他一個看似好的差事。 到時候再來個溫柔一刀。 康熙既保住了名聲,又永絕后患。 這在帝王家,就是典型的“先捧后殺”。 而他朱慈煥茍活了一世。 寧愿就這么死了,也不愿意接受康熙的憐憫,反正結果都一樣。 所以他認為,自個這輩子,可以善終了。 “大膽朱慈煥,皇上讓你守孝陵,不比你在窮山僻壤當教書先生要好的多,你要是推辭的話,這就是抗旨,是不孝!”梁九功尖細厲喝。 就連帳中的一位大臣,也跟著附和道:“朱慈煥,你口口聲聲說自個沒有參與反清復明,但這和尚到底打著你的名聲招搖撞騙,刺殺萬歲爺和諸位皇子。” “就是,我看這事,與你也脫不了干系!”大概都摸清了康熙的心思,另一個大臣也跟著說。 聞言,朱慈煥從容地為自個辯護:“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年事已高,血氣已衰,須發(fā)皆白,乃不反于三晉變亂之時,而反于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占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聽到這,若音的柳眉,微不可察地蹙了蹙。 這個老人家的聲音老邁沙啞。 頭上布滿了一根根的銀絲兒,眼窩微微下陷,牙齒都掉得沒幾顆了。 面上和頸部,更是布滿了皺紋。 而那些皺紋,像是在訴說著他這輩子經歷的滄桑。 相信此時,他明知道希望不大,卻還是如此從容。 這時,有人遞了基本折子給康熙,道:“皇上,這是大臣們遞上的折子,以及審問朱慈煥的供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