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破!” 緊接著陳遙便看到了傳說中的魂飛魄散—— 那女鬼遭李嵐清一指,登時凄厲慘嚎一聲,旋即周身如煙如霧般乍然一散,化作煙塵再無跡可尋。 這一幕同樣看得陳遙觸目驚心,哪怕這情況他在各類鬼片里見過不下數次,而身旁道衍亦是如此,他當下已然停步,眉頭微蹙緩緩言道。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真人何必趕盡殺絕,上天有好生之德,小懲大誡便可,何故非要造下這血海殺孽?!? “血海殺孽?”李嵐清聞言眉頭亦蹙,他將手中寶劍自上而下唰唰一掃,反手插入所背劍鞘,神情淡然反問道,“無量天尊,大師可知我道門中人如何對待同道敗類?” 道衍面露不忍,合十而言:“貧僧豈會不知?然殺孽易造而殺心難滅,長此以往,恐真人道心有損難歷天劫,又何苦來哉?” 李嵐清到底年歲不大,聞言嗤然一笑,不僅未聽進道衍所言,反倒一挑眉梢反問道:“大師所言甚是,只是不知當日大師于山中連斃兩具妖邪之時,可有想到這殺孽易起而殺心難滅之理?” 直到這時候陳遙才算真正確定了自己那晚在深山里所見的怪人……的的確確是個妖怪,不過這些事李嵐清是怎么知道的? 道衍眉頭一直未曾舒展,當下聽李嵐清如此揶揄蹙得越發緊至,他自然明白李嵐清的意思,勸人止殺自己反造殺業,這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更何況,當下這番殺業還是因自己而起,小道長有所遷怒也屬常情。 “貧道能理解大師,但不求大師理解貧道,大師也無需再勸,此人敗壞我道門聲威,只此一條便萬死難贖;至于那鬼物,仗著妖道撐腰禍亂人世,更是人人得而誅之,感化教誨從非我道門行事風格,大師以為如何?” “阿彌陀佛,真人此言謬矣,此人雖行事不端包藏禍心,然并未釀成大禍,斷不該就此取其性命,若人人都如真人這般行事,那幽冥之下何時才能有平靜之日?地藏菩薩所發宏愿又何時才能了結呢?” 道衍這話說得很是巧妙,不僅堅持了自己的立場,更表明了當日山中出手全是因為要阻妖邪枉造殺孽,不過他這話連陳遙都能聽出多少有取巧之意,而李嵐清是何許人?自然更不可能買賬了。 不過到底都是得道高人,即便因某事起了爭執,道衍和李嵐清的態度也不像那市井潑皮一般,兩人也不胡攪蠻纏,而是各自以自身為出發點,向對方講述起各自所依仗的道理,陳遙聽來聽去,這兩人說的無非就是佛家和道門各自的行事教義,而且大有一定要說服對方的架勢。 這種局面往往最叫人頭大,任何事一旦和信仰扯上關系什么的……那真是無解,若非其間之人,甚至連勸解的資格都沒有。 “兩位高人說的都對,但在小子看來也并非真就如此,儒也好,釋也好,道也好,然萬法歸一都無甚區別,兩位且聽小子這道理如何: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悟徹便令知出入,曉明應許覺寬洪。精神炁候誰能比,日月星辰自可同。達理識文清凈得,晴空上面觀虛空。天道如何?涅槃如何?逍遙天地又如何?殊途同歸罷了,三教本一家,何須分你我?二位再爭論下去,守城的兵卒就要來了?!? 陳遙沒什么信仰,這是實話,但在他看來,道講有無以證無,佛論生死以證空,空即是無,無即是空,想來本也就是殊途同歸萬法歸一而已。 這不,“佛道本一家,何故辨兩行”這種觀點早在千百年前就有人說過不是? 陳遙所引這首詩自然不是出自他之手,而是大名鼎鼎的全真道開創者王重陽所作,王重陽創立全真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更提出“三教從來一祖風”的融合學說。 這學說什么意思陳遙不得真解,見當下道衍大師和小李真人在教派問題上起了爭執,本著和稀泥的態度,陳遙便隨口這么說了。 本來他的意思是想勸這兩位高人勿生口角,這也太有損大家風范,但就憑自己的粗淺學識肯定插不上話,更不可能說出個子午卯酉來,所以干脆裝一次大尾巴狼好了。 自己行不行沒啥關系,但王真人怎么琢磨至少都應該和他們在差不多級別,他的道理想來這二人應該能聽明白。 想是這么想,不料話才出口,面前的道衍和李嵐清皆是一愣,而后陳遙便見這兩位高人一個雙目含笑雙手合十,一個眉梢一挑眼中有贊許神色,這什么情況……? “……小子說的不對?” 見兩位高人眼神不太對,陳遙有些小忐忑,他是真怕面前這兩人追問自己此詩何解。 何解?陳遙哪里能知道,他就記得這一首詩,至于王重陽的學說核心如何解析……那真就是兩眼一抹黑啥也不清楚了。 不過好在道衍和李嵐清都未開口追問什么,兩人皆是對視一眼,彼此會心一笑,這笑容不論道衍還是李嵐清,似乎都隱隱透出一股曖昧的味道,這讓陳遙心中更加忐忑,到底怎么了這是? “阿彌陀佛。大道三千,諸法不同,但殊途同歸。唯心向善,諸惡莫作,不違心性,順其自然,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善莫大焉。陳施主所言甚得貧僧之意,當是如此?!钡姥茈p手合十,竟沖陳遙深施一禮。 見他如此陳遙心頭大駭,自己何德何能,怎能受高人如此一拜?慌忙上前剛想要說點什么,一旁的李嵐清也稽首見禮,雙手更是高舉平胸,肅然作揖接口道。 “福生無量天尊,貧道謝過善人點化?!? 他倆這番行為著實把陳遙給嚇壞了,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扶誰也不是,一時間竟搞得他手足無措哭笑不得,百年之后的王真人若是知道自己扯他虎皮作大旗,誆騙同道中人施此大禮也不知會如何作想。 陳遙這邊受寵若驚,那邊道衍和李嵐清禮畢,兩人再次對視一眼,隨后竟同時開口問道。 “施主可愿承貧僧衣缽?” “善人可愿拜入我道門?” 啊? 這一天所發生的事樁樁件件幾乎都超出陳遙預料—— 他以為開倉放糧時自己能大顯神威,結果沒有; 他以為自己舍命救下那小娘子主家會施舍些吃食以做答謝,結果沒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