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秋望月笑起來:“倪大師是我師父的好友,琴是師父向倪大師要來給我的。我曾跟倪大師學過一段時間琴。” 包子爸:“原來如此。” 秋望月:“師父說倪大師自幼喜愛古琴,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研究古琴制作,并拜梅庵派的古琴家王先生為師,系統學習梅庵琴曲,斫琴亦得其指點。” 包子爸很認真聽著。 秋望月:“十七年前,倪大師正式成立‘揚音’斫琴坊,走入專業斫琴的道路。其作品被世界各地琴人收藏。其琴已被一些琴家選為舞臺演奏用琴和錄制唱片用琴。他的琴被業內稱為‘揚琴’。” “揚琴”線條古樸、外形秀氣。音韻細致,最大特點是揚琴的落指后手感極佳,憑此頗受琴人喜愛。 “揚琴”早期,由于嚴謹的斫琴態度,做工、用材產量都相當嚴苛。 為求金玉之聲,初期揚琴音色略鏗鏘,造型相對現時作品要更加瘦削。并且琴本身用材當時比較傳統,所以琴音偏硬,共鳴需要長時間養出。 所以,一直被認為是易彈難養。但是養出以后的聲音確實古樸動人。 后來,開始使用舊房梁等木料。琴聲共鳴較之以前好。細微處偏向細軟中和,下指細膩,令人稱贊。 易彈易養,演奏、收藏價值持續攀升,自然價格也開始陸續走高。 秋望月:“話說,倪大師也是你們南江人,離你們這只有兩個小時的車程。” 包子爸凝眸想著,什么時候上門拜訪一下大師。臉上卻不動聲色:“州廣的家里,我收藏有一張古琴。你想什么時候去看看它?” 秋望月:“你也懂琴?” 包子爸:“不懂。那是我幾年前在一個拍賣會上拍下來的。” 秋望月:“你都不懂琴為什么要拍它?” 包子爸笑得很迷人:“當時見了它,心里就有聲音一直喊著我拍下它。我想,估計就是為了你。上天讓我們相遇自有它的道理。” 秋望月:“……”夏先生,你醒醒!這是現實,可不是小說! 包子爸:“月牙兒,下周一我要去州廣開項目會,你和我一起回去好嗎?去看看它,你會喜歡的。” 秋望月:“……你別引誘我!” 包子爸:“還有很多我從世界各地淘來的小東西,你應該也會喜歡的。” 秋望月:“我們帶小然和星星一起。” 包子爸酸溜溜的:“月牙兒,你能暫時忘了那兩個小燈泡嗎?”不能嫉妒!不能嫉妒!不能嫉妒!嫉妒使人丑陋!!! 秋望月臉上有點紅。 包子爸:“我們倆單獨在一起時,我希望你只看到眼前的我。” 秋望月:“……好。”她可能有點不稱職。 包子爸:“嗯。到了,我們下車吧。” 停好車,牽著手進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