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何須出處-《大周王侯》
第(2/3)頁
“薛先生,學生不是要幫著誰,但這一次學生的這個問題必須由薛先生來答。便是山長怕是也答不出來。”林覺笑道。
薛謙瞪眼道:“平日怎么教你的?話說的這么委婉作甚?你就該指著我的鼻子說:我就問你,不問他人。這才是你該說的。罷了,你問吧。”
林覺微笑道:“當日入先生學堂之中,對先生甚是仰慕。私底下打聽了一番先生的事情,才知道薛先生當年是我大周文壇巨匠。我讀《國朝史略》時,上有記載。前朝科舉之時,河南舉子即席寫了《刑賞忠厚論》一文震驚四方。后來才知那便是薛先生科舉時的策論文章。學生當真佩服的五體投地?!?
薛謙皺眉道:“老黃歷了,你說這些作甚?不是有問題要問么?這算什么問題?”
林覺笑道:“是是,問題便在這篇《刑賞忠厚論》之中。拋卻先生的文采和觀點不論,文中有一處我查遍書本也沒解決的疑問,只能問先生本人了。”
薛謙翻了翻白眼道:“你可真有空,翻出這種老黃歷來問事兒。說罷,文中哪一處?”
林覺點點頭,略一思忖道:“先生文章之中有這么一段典故:‘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有了此引述之典,才能引出后面的‘故天下畏皋陶執(zhí)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學生的問題是,先生用的這個典故出自何處?學生遍查書籍,未得此典故記載,請先生給學生解惑?!?
方敦孺本來很期待林覺問出什么有深度的問題來,卻不料只是問個典故的出處而已,不免有些失望。不過薛謙的這篇策論自己也讀過不少回,倒是沒注意這個典故的出處。仔細想一想,似乎腦海中沒有搜索到這典故的出處,以自己知識之淵博,這倒是很少見。所以倒也歪著頭看著薛謙,也希望知道答案。
薛謙也似乎沒有意識到林覺會問這個問題出來,他愣了愣忽然大笑道:“這么多年了,終于有人問了這個問題出來。當初在科舉考場山,我寫了這篇文章出來,眾人皆說好,卻無一人問我此典出處。沒想到,時隔四十多年,卻是一個少年問了這句。哈哈哈,有趣有趣?!?
方敦孺奇怪道:“老薛,這有什么好有趣的?問你個典故出處而已?!?
薛謙笑著指著方敦孺道:“你們這些自以為是的人,根本不知道這件事的有趣之處。這個典故其實是我杜撰的,根本就沒有這么個典故。當日考場之上,一來我是要佐證自己的觀點,我說了不算,搬出堯鯀來必是有人信的。二來,我也是想戲弄一下世人。那些稱為文壇泰斗,大儒名士的,個個自詡飽讀詩書,卻根本不知道那典故根本不存在?;蛟S有人覺得可疑,但他們卻不敢問出來,生恐被人譏笑為學識不淵博。哈哈,這件事最好玩最有趣之處便是,明明這是個杜撰之典,卻無人指出來。足見官場文壇虛假之風氣。四十年前如此,四十年后更甚。”
方敦孺驚愕到難以形容,呆呆的看著薛謙翻白眼,那典故居然是杜撰的,而且看起來還是他故意為之,頗有些戲弄世人的意味。
林覺也笑出聲來,這位薛蠻子先生越發(fā)的有些可愛。這件事就像是個淘氣的惡作劇的孩子,既希望被人看穿,又擔心被人看穿。而可悲的是,當時那么多的官員大儒名士泰斗,居然無一人指出這件事,還堂而皇之的將其寫入了《國朝史略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城县|
南雄市|
丰县|
调兵山市|
乌审旗|
武功县|
林州市|
改则县|
黑河市|
东莞市|
安康市|
都昌县|
德保县|
台东市|
休宁县|
炎陵县|
洛隆县|
桃园市|
南汇区|
青海省|
洱源县|
商洛市|
都江堰市|
久治县|
通江县|
永平县|
安仁县|
武宣县|
连江县|
镇沅|
白水县|
社旗县|
绥棱县|
噶尔县|
吉隆县|
黑山县|
格尔木市|
巴南区|
宝应县|
古丈县|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