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完話還不忘看了看成亦燦,走到了水系圖旁,指了幾個位置:“這幾個位置一旦挖了引水渠,不但對周邊的灌溉有好處,還可以將水流直接引到海里,雖說路程遠了一些,但的確也是可行的。” 皇帝招呼幾個工部的老臣過來看,幾個老臣討論下來也覺得這幾個是可行的,且實施不會影響國庫的財力,而且之后糧食增產(chǎn)對云國也只會有利益的。 “至于水庫,需要大興土木的...”工部尚書看了水庫覺得的確不錯的法子,只是這個不是一朝一夕能見到成果的,“成公子,你可想過,要說造水庫大壩的,只怕是需要幾年,甚至更久。” 的確,在這個年代,沒有電力機械的時代,需要造一個能夠起到作用的大壩水庫需要的人力財力只怕很是辛苦,想當初都江堰也造了二十年整。 “下臣知道,像是大壩水庫需要的時間是怕需要數(shù)十年之久,只是若是能在數(shù)十年內(nèi)完成,之后造福百姓的,造福云國的便是百年甚至更久。” 更久嗎?的確啊,如果可以防洪,影響生態(tài),甚至可以幫助澆灌,且不說洪水的損失,這些影響會更深遠。 “云國為了洪水,防洪已經(jīng)是幾代人都在努力的結(jié)果,所以下臣覺得,只要能起到作用的,必要的時間還是需要的。” 幾個大臣點頭稱是,穆承笥看成亦燦的樣子,很是自豪,他知道成亦燦有些本事的,沒想到可以想到那么長遠,連他都忍不住想要稱贊他。 “陛下,微臣覺得方法雖好,卻還需根據(jù)國庫的財力支持。”太尉好不容易解了禁足的,不屬于自己的事情也想來插一腳。 “說到財力,臣弟有一事稟明,恰巧也是在考察云河沿路發(fā)生的。”穆承笥冷冷看了一眼太尉,對方完全沒在意,侍衛(wèi)大人呈了石料到了桌上,成亦燦眼睛都涼了,當初還是穆承笥讓自己別提這個事情的。 “這是何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