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過對魔都芯片產業的一番摸底,隋波的心情也是百味雜陳。 不得不承認, 這個時候,國內無論是芯片企業,還是國內高校。 對于芯片研發方面,都還處于“學習”和“追趕”的階段。 最重要的,還是在心態和思路上。 限于時代制約,國內現在對整個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大多數人都并沒有清晰的認知。 甚至,交大還積極邀請他,投資“漢芯科技”…… 艾瑪,這個大坑,隋波躲都來不及呢! 明年初,“漢芯”造假事件就要被曝光。 這將是國內半導體發展歷史上,最“慘痛”的教訓……,直接導致之后幾年里,國內關于芯片研發的經費停止審批。 也讓國內半導體產業,在之后的接近10年里,在自主芯片研發領域,發展幾近停滯! 這種事,就算隋波提前知道。 但后面牽扯了太多學術界的內幕,他絕不適合牽涉太深! 無論如何,看了一圈后,他終于明白。 目前國內在芯片領域的落后,是真真切切的,也是全方位的! 不過,在考察的過程中,經過和多方業內人士的交流。 隋波也漸漸梳理清晰了,接下來在芯片領域的布局策略: 既然國內在技術研發上差距這么大,要想彎道超車,就必須兩條腿走路! 從中芯和中微的經驗來看, 要搞芯片公司…… 核心團隊一定要從英特爾、amd、ibm、摩托羅拉這些國際巨頭公司里,去挖那些頂尖的華人工程師: 他們擁有對全球最先進技術的認識和積累,對產業前沿趨勢非常了解。 同時,也具備商業化的市場思維,有著豐富的產業鏈人脈資源和經驗。 可以快速完成公司初期的業務雛形構建,節省大量起步階段的時間! 至于國內的人才方面,還是把目光放長遠些…… 先以和一些頂尖大學進行項目合作的方式,從那些碩士、博士研究生入手。 用傳幫帶的方式,培養未來的小牛。 這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團隊。 這些新一代的80后中國科學家們,再過10年,正好是出成績的時候。 等到那時候,他們才能真正頂上來! 而且,隋波也發現自己還是犯了一個錯誤…… 那就是太心急了。 作為一個文科生,對于技術領域他畢竟是門外漢。 在互聯網領域還好。 產品、市場、用戶這些方面,他都能懂一些,對時代趨勢和發展方向也了然于胸。 這樣按部就班的發展起來。 一連串的成功,也讓他有點過于自信了。 沒有充分考慮到涉入一個全新的產業,尤其是國外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成熟產業,更是觸及到國家級戰略競爭的核心科技領域時,會面臨的各種困難。 要想從互聯網應用層面,切入到信息產業鏈上游的芯片和操作系統層面。 無論是從人才、技術、專利等方面,都必須經歷一個長期的投入和時間的積累。 科技創新是有它的客觀規律的…… 他現在最重要的工作, 就是先熟悉產業鏈各方面的具體情況,然后再“定戰略、搭班子,建團隊”。 真正以重頭開始創業的心態,一點點的把根基打好。 再在適合的時機,比如08年金融危機、09年智能手機爆發的機會。 先以移動操作系統為突破口,帶動手機和移動芯片業務,用不斷迭代的方式,來實現對國外巨頭的趕超…… 再通過自主研發、收購的方式,來解決一部分專利問題。 將來無論是向高通買授權,還是交叉授權,可以騰挪的余地就大多了。 隋波也仔細分析了,目前自己布局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優劣勢: 他最大的優勢,就在于了解未來移動互聯網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技術和產品。 這在科技研發領域里,已經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了! 方向、標準、產品趨勢、市場需求……,其實是最困擾那些科技研發人員的。 一旦研發方向錯了…… 再牛的巨頭公司,也會完蛋! 諾基亞、摩托羅拉這樣的手機巨頭、ibm、英特爾這樣的芯片巨頭……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都押錯了注。 投入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之后,最后依然不得不退出了移動芯片和智能手機業務! 而高通就憑著在3g時代cdma上的核心專利,以及在移動芯片上不斷的推陳出新。 近乎躺著就賺了近十年的巨額利潤! 隋波的另一個優勢,就是他手里的資金充裕。 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中國半導體產業在今后幾年發展遲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研發經費的投入不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