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像在硅谷設立研發機構,建立風投基金…… 這些投資類的行為,都是受到硅谷當地政府歡迎的。 但要是想要在美國創辦公司,尤其是涉及到信息安全的搜索、社交類互聯網公司。 開始沒什么,資本主義國家在這方面是非常開放的。 尤其在硅谷這個高科技、互聯網創業天堂,成立一家公司非常容易,也不引人注意。 但只要你的業務發展起來,做大之后,影響力到了一定的地步。 就會有很多監管部門,把目光關注到你! 尤其是隋波的目標,可是對標著Google和Facebook這樣,在未來全球都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公司。 所以在這方面的布局,需要非常的小心和謹慎。 百度(美國)公司的成立,非常低調。 辦公室就在硅谷桑尼韋爾(Sunnyvale)的一棟辦公樓里。距離Google的辦公樓并不遠。 初期的員工,除了陸奇、周楓之外,只有二十幾個員工。 其中有三個,是陸奇在雅虎時的同事,被他挖來了百度。 其中陸奇的好友,前雅虎搜索業務市場主管,道格·庫克(Doug Cook),更是被隋波直接任命為百度(美國)公司COO。 隋波需要有個美國人,代表百度美國拋頭露面……,這個人選非常合適。 另外最重要的一批員工, 則是隋波和周楓分別從帝大北加州校友會、水木硅谷校友會,以及華源科技等一些硅谷華人組織里,邀請加盟的華人。 這些人現在大多在蘋果、惠普、雅虎、Sun、Oracle等公司中擔任工程師或者市場、管理職位,都是資深的業內人士。 其中包括宓群、趙勇、郭去疾、王懷南、羅青山、崔穎惟等…… 隋波還從Google挖來了周哲,這也是一個比較意外的驚喜。 周哲是Google的103號員工,寫出了Google第一行的Java代碼。 他也是谷歌Adwords廣告系統的第一個工程師,寫出60%的Google AdWords代碼;是Adwords廣告系統上線時唯一運維工程師。 在隋波親自邀請、華人同胞、高薪、高期權,更廣闊的職業上升空間……等因素下,周哲終于從Google“跳槽”,擔任了百度美國的副總裁兼工程總監。 此外還有幾個斯坦福和加大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的學生。 這都是這段時間里,隋波和周楓在學校,通過周圍人的口碑和介紹,以及親自接觸后,精心挑選的人才。 他們無一不是癡迷于技術和代碼,同時有著創業精神的技術高手。 可以說,百度在硅谷的起步,人員方面都是真正的精英! 隋波也將百度(美國)公司,當做一次“重新創業”。 除了在資金上的支持之外,一切都是從新開始。 百度美國在股權上,也并不是完全由百度(中國)直接持股。 而是百度(中國)持股51%、流波基金(SWF)持股49%。 當然,所有加入百度(美國)公司的員工,都同樣享有百度在線的期權。 同時,隋波還通過家族信托,額外給予一些核心骨干,如陸奇、周哲等人,一些易趣的期權。 這部分期權是隋波從自己持有的股份中拿出來,作為額外的激勵。 畢竟目前只有易趣上市了,而且股價在不斷上漲,這是比較現實的利益。 之所以對百度(美國)做這樣的股權劃分,還是出于未來考慮。 適當的淡化“中國”元素。 未來,甚至可以對美國公司單獨融資,剝離上市…… 這也是以防萬一的舉措。 畢竟搜索背后的龐大數據,實在是太具有影響力了。 在搜索技術上,百度基本上比較完善了。 所以美國公司更多的是做本地化的優化(語言、分詞框架等)、服務器的布局; 以及針對隋波提出的“地圖”和本地商業化服務,做一些開發和資源積累。 Keyhole的衛星數據地圖,隋波不準備在一開始就推出。 這個同樣太敏感。 先把面向“消費者”的生活地圖搞出來,前期已經足夠新意,來突破Google和雅虎等公司的市場了。 系統抓取、積累數據,人員熟悉業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所以百度(美國)公司成立后,依然默默無聞,只是低調的做著產品上線前的準備工作。 但硅谷業內,已經有很多人聽說了這件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