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完結章中上-《玉璽記石頭與水》
第(1/3)頁
完結章下
一過年,裴如玉就持齋菇素半月,然后在年前擇出的良辰吉日,用兩片據說傳承非常久,散發著淡雅的玄青色光澤的龜甲占卜,親自為大軍出征占卜出征時日。
讓唐墨痛苦的是,裴如玉占卜干嘛還要他做護衛啊,做護衛倒什么,可裴如玉自己吃齋不算,還有唐墨跟他一起吃齋,那吃的唐墨是面若青瓜,眼冒綠光,險些饞肉饞瘋。裴如玉卜得吉日,就把唐墨放跑了,他話音剛落,唐墨身形一閃就沒了蹤跡,找白大人要了一席豐盛酒菜,全要葷的,一丁點兒素都不要,尤其蘿卜白菜,他見不得那個。
看那貪吃樣,裴如玉心說,要不是唐家出過神仙,他想讓唐墨加持一下,才不會用唐墨這樣的貪吃鬼。
菇素怎么了,裴如玉天生愛吃素。
將卜得的吉日交給穆安之,穆安之看一眼日期,“雖有些早,也是天意如此。”剛出正月對于帝都已經是開始回暖的初春,但對于北疆,依舊是冰天雪地。
裴如玉知穆安之的心意,“帝都的信上說陸仲陽已經趕至陜甘接手軍隊,他多少年沒打仗了,到陜甘第一件事必然是整飭兵防,趁他還沒站穩腳,出其不意,一舉擊潰。每人帶上五天糧食,各州府那里的糧倉去歲就都堆滿了,隨時補充。入關后的仗就輕省了,不管當地征調還是怎地,速戰速決,別給帝都反應時間,咱們先入關站住腳。”
穆安之也是這個意思,只是素來大軍出征都要卜算吉日,他擔心旁人卜個不著二六的出來,反是掃興,索性便把這事交給老友,果然卜得合他心意。穆安之道,“還有一件事,咱們出征,后方留誰鎮守。”
“唐安撫使政務上沒問題,得留一員大將,殿下一旦率兵出征,北疆各部落怕要蠢蠢欲動。”關鍵還得負責保護婦孺安危,李玉華家的雙胞胎,裴如玉家的倆兒子,紅梅姐家龍鳳胎,還有江珣媳婦剛診出身孕的何氏……郡王妃信安郡主……另外在新伊城讀書的各官員家公子,各部落送來一并在官學讀書的孩子們,孩子們不能隨軍,女人自然也要留下來照顧孩子……還有新伊城百姓,當然,人都是先顧自己的,可只要能守得住,不論穆安之還是裴如玉都不想見北疆生亂。
所以,裴如玉道,“要留一員大將。”
“總不能把陸侯留下。”穆安之出征,也牽掛妻兒,可不論作戰經驗還是對北疆軍的熟悉,陸侯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穆安之身邊的人,除了胡安黎,都沒怎么打過仗。穆安之琢磨著,只得是在陸侯麾下三位將軍中擇一留下了,可每個人掂掇一遍,穆安之都覺著欠缺些什么。
“我不通戰事,讓杜長史留下。”
“小杜雖機變百出,我只擔心他指揮戰事的時間尚短。”穆安之長眉緊鎖,“這次咱們出征,精兵怕是留不下多少。”
“越是這樣,越是要留下一位大將。此人得熟悉各部落形勢,長袖善舞,善長拉攏可拉攏的,打壓別有居心的,更遑論,我們一旦離開,大食那邊恐怕也要趁火打劫,蘇迪米爾部與彩云部那些逃離在外的叛軍,都有可能趁機前來,一旦形勢敗壞到如此地步,尋常將領是收拾不了的,所以,必得大將。”裴如玉眼神欣慰的看向穆安之,“殿下運道真是不錯,杜長史仗打得少是因為來北疆的日子短,打仗的機會本就不多。可他自接了練兵的差使,殿下可曾聽武將有半字抱怨,何況,杜長史還有征彩云部之功。沒哪個文官乍一接管武事便有這等成就,杜長史必是個練兵用兵的奇才。與其留個中才,不能留奇才。”
屋里火盆燒的旺,此事關系到媳婦孩子整個北疆的安危,饒是穆安之素有決斷,也在屋里驢似的轉了個七八圈,方一咬牙一定神,“成!就這么著!副將什么的都隨小杜去挑!”
杜長史對于留守新伊倒沒什么意見,他本身也不喜歡隨軍打仗,打打殺殺又臟又累,只是,他,他正經傳臚出身,在三殿下身邊也是正經五品長史,讓他做為武將留守是什么意思啊!
穆安之情真意切的托付,“咱們北疆的安危,王妃和我家雙胞胎的安危、白大人的安危、郡王妃信安郡主的安危,我就都托付給小杜你了。”
杜長史:要不我還是隨軍打仗去吧。
讓杜長史做留守武將,這事許多人都覺不妥,尤其唐安撫使,幾次找穆安之商量是不是換個更有經驗的將領。穆安之道,“我與陸侯商量過,陸侯說,若想北疆安穩,除非他留守新伊,或是杜長史留守新伊。”
有陸侯的話在,唐安撫使立刻沒了意見,“還是殿下和陸侯的眼光,臣囿于文武之別,有些死腦筋了。”
“老唐你也是為了北疆安危著想。”穆安之遂與唐安撫使商量起留守的事,說過城中公務,唐安撫使跟穆安之打聽,“殿下,小寶是隨軍還是留在城中。”
“小寶不喜戰事,他說了要留城內。”
穆安之對此原是隨小寶的意思,但接下來,穆安之收到一封帝都來的密信,一見是牡丹紋漆封,穆安之立刻打開,取出來牡丹箋上只有一句話:陸國公已入宗師境。
雖則他們都猜想過,陸國公的武功恐怕是個中高手,但猜想與猜想成真是兩碼事。穆安之的第一反應是,娘的,老天無眼。第二反應是,小寶你不能留守新伊了,你得隨軍,貼身保護你岳父。
好在老天也不總是無眼,突然間木香姐就給鬧了個大動靜。那一日,金烏西垂,落日熔金,整個新伊城都震了三震,工部王侍郎這原本搖擺不定打算三殿下一舉兵他就絕食自盡以證清白的人,都給黎尚書三勸兩勸提前歸順了三殿下。
然后,帝都三人組里,搖擺不定的就變成了兵部許侍郎。
穆安之沒空理這些事,一出正月,二月二龍抬頭那日,以唐安撫使、杜長史為首的文武官員送大軍出征。一道走的還有以裴七叔為首的軍醫約上百人,蕭瑤身為裴七叔的弟子兼助手,也在其間。此次她與穆慶倒是夫妻都隨軍了,只是穆慶臨行前特意尋杜長史幫忙關照她那放在新伊城的愛妾。
杜長史對穆慶這種啰嗦很是翻了幾個白眼。
李玉華抱著倆兒子在府里送別的穆安之,兩人成親以來,還是第一次分開,不說李玉華,穆安之就有千萬種的不舍,第一日行軍宿在帳中時,穆安之忍不住想,哎,大海一向是跟我睡的,我這出來,也不知那孩子晚上睡不睡得好。
裴如玉也很思念家中妻兒,這倆起碼是都見過兒子面的,還是一家兩個,可憐江珣,家里媳婦剛有孕,如今穆安之親征,兒女私情自然都要暫且放一放。
至于穆安之為什么要親征,這種話也只有紅梅姨這樣的婦道人家才會問,清君側的事,你藩王不親征,難道指望著屬下到帝都去幫你清君側,那清完之后,這功勞算誰的。再者,這是要命的行當,倘不是穆安之出身委實尷尬,不做皇帝就是個死,沒誰愿意鋌而走險這么干。打頭的縮脖子窩后頭藩鎮,哪個部屬能幫你拼命來著?
所以,清君側之事,穆安之必然親征。
好在,天命不只在帝都,更在北疆。穆安之篤信這一點,不然木香姐的炮火不會趕這么巧研制成功。所有人都這般篤定,再有陸侯這樣的名將,穆安之入關未費多少力氣,甚至覺著陜甘兵有點不禁打。
華長史倒是說,“當初讀仁宗本紀時,書上記載仁宗皇帝當年藩鎮閩地,馮飛羽當時在江南逆王麾下,曾用火砲轟塌泉州城墻,當時我就不解,火砲威力著實有限,如何能轟塌城墻,如今總算是明白了。”
“皆木香姐之功啊。”仁宗本紀是有這記載,可其后數年,并沒有火藥類武器用于軍中。軍中用的火砲仍是又笨又蠢,威力尋常,基本拋出去就是個大火球,效力比拋石機強一點。
故,穆安之有這樣的感慨。
裴如玉與有榮焉,“內子份內之事。”
華長史手搭涼棚朝前方長安城望了望,“信都送去這么久了,怎么還不見何總督出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沙|
河北区|
辛集市|
同心县|
武山县|
临城县|
正镶白旗|
凌源市|
湖北省|
枣阳市|
聊城市|
奉贤区|
阳朔县|
小金县|
浦北县|
陈巴尔虎旗|
新兴县|
肥东县|
新宾|
诸城市|
黑山县|
类乌齐县|
蕲春县|
勐海县|
黄梅县|
石棉县|
夹江县|
合肥市|
沙湾县|
浠水县|
禄丰县|
门源|
芜湖市|
大足县|
墨竹工卡县|
朝阳市|
朝阳县|
金山区|
长岭县|
平邑县|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