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了寬大的防雨布,一切變得簡單了。 老宅東邊的空地上,就著幾棵大樹搭起了兩個大棚,黃道乾、黃道武的一些家具和兩張方桌都放在里面。 黃道乾和黃憲禮、黃憲誠加上黃道武輪流睡在里面,都是兩個人一起值夜,不僅僅是看著家具,工地上的材料也得有人看。 以前斤斤計較的黃道乾這一次主動提出帶著大小、二小幫著照應,根本沒計較老三家沒來人幫忙。 黃道舟已經打開了液壓元件廠的銷售局面,有些事已經用不著親力親為,心頭輕松不少。 “全力”牌閥門、水龍頭第一個月做了三萬塊錢產值,第二個月就翻倍還拐了彎,達到七萬多塊。 第三個月估摸著將要再次翻翻,屆時產值會達到十五萬,加上液壓元件的產值,拿下十八萬的總產值肯定不成問題。 如果第四個月想要再翻翻根本不可能,連增長的空間都沒有了,因為工人已經滿負荷工作。 液壓元件廠已經嚴格執行計件工資制度,職工們都為了多勞多得而加油干,沒有了翻倍的空間。 這也是黃道舟暫時不去跑新單位擴大銷售渠道的原因,即便拿到合同,廠子里的生產跟不上也是枉然。 第三個月過去了七八天,善于算賬的黃道舟知道廠子開始盈利了。 具體數字暫時不能得出,拋去發給全體職工的工資、獎金、福利和上交的統籌等等,大概不到七千塊錢,純利潤應該是在一萬塊到一萬五千塊之間。 可是目前面臨增長乏力的瓶頸,怎么辦才好呢! 雖然保持每個月十八萬的產值,估摸著一年產生二十萬利稅差不離,按照承包合同,黃道舟可以堂而皇之拿三五萬承包費呢! 怪不得改革開放初期許多承包人忽然間成為暴發戶,原來都是用集體的資源,為自己賺到了大錢。 比如說黃道舟承包液壓元件廠,他沒有從家里拿一分錢,廠里該給的工資一分不少。 廠子的地皮是國家的,廠房、機器是物資局花錢投資的,流動資金一小部分是局里下撥的,二十萬是銀行貸款。 萬一全部虧光了,如何處理黃道舟? 肯定是調去物資局的某個單位,工資照拿,至多一個月扣三十塊錢用來賠償承包虧損額。 風險和利益存在著巨大懸殊,這簡直就是沒本錢的買賣呀! 然這一刻黃道舟根本沒有意識到,其實他已經發財了,他一個人一年可以賺三四個去年“事竟成飯店”賺到的利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