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要這個廠,我們首先得考慮村里的利益,而且最后可能會出現一個只有11臺縫紉機的村辦小廠成為江南廠上級主管單位的情況。” 劉春來試探著他們的態度。 這些廠,如果是想要利用自己,或許,后面的合作都沒法搞。 大多數人都說這年頭的人單純,容易忽悠。 劉春來遇到的人,就沒有一個容易忽悠的。 連張昌貴,也因為太巧合,劉八爺當初借了十塊大洋給張昌貴的爹…… 這種巧合,劉春來自己都不信。 按照他的認知跟想法,所有人做事都有目的,張昌貴很可能也是把所有的籌碼押在他身上,或許也只是為了學習經驗跟積累原始資金,才同意跟他回來。 一個人,在八十年代初期,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就賭上全部身家跑到滬市跟首都,劉春來不認為自己的人格魅力有這么大。 但是不妨礙他在起步的時候用張昌貴。 合格的管理者,在起步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企業更好的發展,合理合法地使用優秀人才讓企業快速發展壯大,而不是去考慮野心太大的優秀人才在后面會帶來什么危害。 當然,不考慮這些也不行,必須做好預防措施。 這是劉春來在社會上打拼二十多年,跟不少商界精英交流后得到的經驗。 所以,張昌貴他用;李紅兵同樣也用。 “那不重要,只要廠子能活下去。能壯大更好。廠子是國家的,不是我們個人的。” “一旦我們承包了,就是我們村里的。”劉春來臉上變得認真起來。 “你們村也是國家的。行了,我該回去盯著了,你們聊。”孫小玉沒再說,叼著煙,轉身回了車間。 這女人。 “我曾經是軍人,也是黨員,只不過,不像你爹那樣在戰場上開過槍。咱們這縣城,太窮了……” 王新民的話,讓劉春來明白了他為什么說這些話。 退役軍人! 而且是朝鮮戰場上下來的退役軍人。 劉春來就奇怪了,這貧窮的小縣城,究竟有多少退役軍人。 好像他認識的每個干部,都有部隊服役經歷。 “走吧,去我辦公室聊聊。晚上食堂會有加班餐的。廠里扣的那每條褲子一毛錢的管理費,也有這些……”王新民一邊笑著說,一邊帶著劉春來往他辦公室走去。 劉春來對王新民升起了好奇心,既然對方的條件是這個,不如多了解一番制衣廠的情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