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瓜分世界(19)-《宋恥》


    第(1/3)頁

    似乎每一次大戰之后,就會迎來大發展。讓人不得不產生這樣一種悲觀認識:作為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似乎對于經濟沒什么價值。因為戰后驅動經濟發展的,不可能是人力資源,只能是新技術,不然無法解釋明明死了很多人,經濟還能增長的悖論。

    殘酷的道理表明,對世界進步擁有最大作用的,還是那些知識精英階層,科學家對人類進步的意義,可能大于底層民眾之和。各國統治者都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即便是在最慘烈的戰爭中,也極少有統治者將本國頂尖科學家投入戰場的例子。歷史上,抗日戰爭時期,哪怕大潰退的時候,蔣家政權都將大量大學遷往大后方。美國人吸引全世界的科學家,在制造原子彈的工程中,不但有英美科學家,同樣也有中國科學家。

    唯有兩個神奇的國家對本國頂尖知識精英采取過迫害政策,一個是蘇聯,這本就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戰爭中,危急時刻,斯大林讓大學教授直接帶著大學生上戰場,大量新式武器則是勞改營中的設計師設計出來的,這些頂尖科學家如果不是遇到戰爭,可能會死于勞改營中。另一個是**,但**迫害的,主要是猶太科學家。

    波羅的海共和國如今就是這樣,雖然戰爭中傷亡了更多人口,死亡的士兵高達三百萬,比英法加起來都多。但戰后,迅速恢復經濟。大量新技術被引入,東洲漢國的柴油、汽油發動機技術,大燕帝國的電力技術。大量本國科學家戰爭中研發出來為戰爭服務的技術也涌現出來,無線電技術很快推廣,并開始發明出廣播、電話等商品。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這個國家繼續,并在更深層次,和更寬的廣度擴張。全世界經濟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潮階段。

    整個世界經濟版圖,重新接納了歐洲這個巨大的體量,迎來了一個黃金發展期。各主要國家先后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動力被電力和燃油動力取代。汽車工業成為成熟工業,飛機、電話技術成熟。

    拋棄負擔的波羅的海共和國,在一個弱勢中央政權,和強勢地方商業城市的帶領下,反而在這次工業增長周期中表現最好,成為耀眼的明星。

    但巨大的危機在暗中聚集。沉重的債務和賠款,讓大量財富流失。在經濟高速增長下,外來資本大量流入,流入的總量始終多余支付的債務和賠款,讓這個國家能夠持續增添新設備,使用新技術更替了舊技術。可是巨額支出,一直以巨大的國債規模,積累起來。因此波羅的海共和國這一輪增長,事實上是政府債務驅動的。

    在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九年普遍增長周期后,一波更慘烈的經濟危機擴散開來。主要問題還是工業過剩,無序競爭。各國商業資本修建了遠超市場容量的鐵路、工廠,主要商品全都生產過剩,開工不足。

    最終引爆了危機,這都是正常現象。但卻因為戰爭后遺癥,而引發了新的問題。

    爆點在中歐地區,波羅的海共和國這個以波德平原為核心的中歐國家,這些年主要是以政府高負債和外來投資驅動的,當海外資金斷鏈,大量資本開始回撤自救。來自東亞的資本從中歐流出,大量黃金從中歐市場上抽走,造成流動性枯竭。法國人還繼續催債,戰爭賠款無法按期償付,法國就威脅要再次進軍魯爾。弱勢的波羅的海共和國政府,對內無法凝聚所有城市,對外無法抵擋威脅,國家瞬間陷入混亂,工人罷工不斷。

    東亞各國都在自救,無暇他顧。大燕帝國率先行動起來,開始以家天下文化下的手段,對經濟體系進行整改。在以前歷次工業革命沖擊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手段。帝國政府牽頭,直接介入經濟領域。

    對一些嚴重過剩的產業進行重組,之前通過這種方式,已經在紡織業、絲織業建立了數個壟斷集團。絲織業以江南生絲和嶺南絲織兩大集團壟斷,棉紡織工業則是齊魯織造和黃浦棉麻公司壟斷。山東礦業和燕云煤炭,則壟斷了全國的礦產資源。

    這些壟斷巨頭,最初以官方資本重組,在市場恢復之后,則上市出售,成為股份公司。但幕后往往會有一些大家族實控,形成許多財閥家族和財閥組織。像佛教寺院這樣的組織,竟然是大燕帝國強大的經濟勢力的一員,陜西的法門寺控制著全國的玉石開采和加工產業;杭州的靈隱寺,則控制著江南絲綢生產和加工。當然,這些宗教資產是納稅的。只是他們不需要給私人分紅,而且一代一代累積,只要皇帝不滅佛,他們這種優勢還會越積累越龐大。

    這一次過剩的,已經不是傳統產業,而是大量新興工業。機床加工,冶金工業,造船業普遍過剩。基礎設施也嚴重過剩,鐵路網早就不止一張,分別被一些強大資本集團控制。但都過剩嚴重,沿著長江、黃河,河南岸有一條鐵路,河北岸就一定會有一條競爭性鐵路。沿海有無數港口,但也有不止一條沿海鐵路。大運河上有無數蒸汽輪船,運河兩岸還修建著鐵路。長江就是一條黃金水道,可長江兩岸還有許多平行的內運河。

    過剩導致商船普遍無法滿載,火車車廂空載,運河互相降低通行費用。私人擁有獨立的鐵路線路,資本集團控制著區域鐵路網,政府還有非營利性的軍用鐵路。鐵路和運河競爭,內運河和河流競爭,鐵路、運河又和港口競爭。無序競爭之下,如果繼續下去,所有人都得死。

    帝國政府肯定不想看到這些情況,立刻介入。這一次動作比以往更大,以往是兼并一些區域鐵路、運河。這次則是將運河、鐵路、港口統統合并。將大運河和兩岸的鐵路合并成大運河公司,沿江鐵路則跟沿江運河合并運營。沿海鐵路和沿海港口合并。

    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很快打擊了競爭,恢復了市場,當然市場規模大大萎縮了。因為許多運營不利的運河直接被廢棄,許多競爭性線路被拆除,總量大幅度收縮。但運輸業恢復了秩序和盈利,只是這確實傳統運輸業末日的余暉。很快所有運輸業都會被公路運輸打敗,更加靈活的汽車運輸公司會成為主流。相互競爭的鐵路、運河不會想到,打敗他們的會是一個外來行業。

    東洲漢國也進行了相關操作,這個國家的危機,也主要是鐵路等行業的投資過剩,而且比大燕帝國更嚴重。大燕帝國的鐵路網受限于山川地理,修建困難,投資高昂,因此飽和的還不算太嚴重。但東洲漢國大平原地形,修建鐵路相對容易。私人資本又更為激進,光是穿越哭山,貫通東西的鐵路隧道和橋梁,在這次增長期內就開通了十多條。還修建了瑪雅運河、漢海環線。尤其是漢海環線鐵路,南部穿過瑪雅叢林地區的鐵路,根本沒多少業務。

    漢國的鋼鐵工業,石油工業,也處于嚴重過剩階段。一方面跟列強對手激烈競爭,一方面利潤下降厲害,一度長期虧損。

    于是大漢石油開始合并,壟斷油田開采、冶煉,鐵路公司合并。鋼鐵公司合并,粗放經營的東洲漢國也進入壟斷階段。

    南洲宋國的投資風氣一直不高,士大夫家族把持的家族產業控制著各行各業,講究精耕細作。大型產業很少,但中小型家族企業極多,許多行業的隱形冠軍都在這里。這次他們的危機也不嚴重,但破產情況特別多,中小公司在正常時期非常靈活,更容易抓住市場風向,有不錯的利潤,但在危機時期,抗風險能力不高,因此許多家族企業破產。行業巨頭壟斷,許多行業自發兼并,但還沒有大漢和大燕那種國家出面進行全國性壟斷的行為。

    通過壟斷,東方三帝國還沒走出危機,經濟萎縮嚴重,但穩定下來,進入穩定的滯漲期。

    但歐洲的崩潰還在繼續。

    法國出兵萊茵蘭,引發了政治危機。波羅的海共和國內部無法統一,商業城市要求的是一個弱勢中央政府,這樣各地城市就有極大的自主權,推崇自由貿易,但工業力量則更希望建立一個可以保護本國市場強勢政府,要求給予中央政府更大的權力,讓他可以處理全國性危機,各種黨派在議會中無法達成一致,一系列緊急法案無法通過。他們跟波羅的海聯盟時期一樣分裂。

    好容易穩定了十年的波羅的海金盾再次崩盤,兩大銀行宣布無力維持金盾跟黃金的本位制度,停止對付黃金。

    英國強烈抗議法國出兵萊茵蘭的行動,威脅要對法國實施制裁,同時呼吁國際社會給法國施加壓力。

    英法兩國自然也遭到了經濟危機打擊,但兩國在經濟危急之前,經濟增長也不快,雖然也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可規模較小,發展較慢,反而讓他們的根基更瓷實。兩國的主要投資,都在殖民地,殖民地上的鐵路、港口都是比較優質的資產,開發潛力還很大,遠沒有到過剩的時候,因此危機爆發后,兩國遭受的打擊較小,失業率等指標都比其他國家要好。

    可是兩國內部已經形成了各種工人組織,開始對貴族集團,資本家族把持權力不滿。英國權貴在戰爭期遭受重創,反而愿意妥協,出臺了大量法案,平民下議院的權力被擴大。投票權開始普及,不在有財產限制,任何成年男丁都開始擁有平等權力,女人依然沒有。法國強勢王權下形成的工人組織,對權力訴求反而較小,但卻渴望經濟平權,也就是均分財富之類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平| 丹棱县| 沐川县| 朝阳区| 丰镇市| 涡阳县| 正安县| 平远县| 衡山县| 河北省| 彭水| 华宁县| 海兴县| 朔州市| 乐东| 台江县| 马山县| 马山县| 漳平市| 林周县| 博兴县| 余江县| 修水县| 黄陵县| 龙海市| 商都县| 新安县| 涿州市| 尼玛县| 敖汉旗| 永顺县| 宁武县| 阜南县| 泾源县| 富顺县| 洮南市| 中山市| 宕昌县| 丽水市| 剑河县| 乌恰县|